繼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的匈牙利電池工廠開始正式建設后,國內另一電池頭部企業惠州億緯鋰能位于匈牙利德布勒森的電池工廠也順利開工。
11月28日,在于上海舉辦的第八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中,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透露,公司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擬投資10億歐元的電池工廠已經開始建設。
今年5月,億緯鋰能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全資孫公司EVE Power Hungary Korlatolt Felelossegu Tarsasag(以下簡稱“億緯匈牙利”)已與賣方簽署購地協議,購買賣方位于匈牙利德布勒森西北工業區的土地,用于生產圓柱形動力電池。

根據雙方聲明,該土地已在土地登記處登記,面積為45公頃。雙方同意的土地購買價格為22.5歐元/平方米+增值稅,根據土地總面積計算,購買價格為1285.88萬歐元。
據介紹,億緯鋰能的匈牙利工廠按計劃將于2026年竣工投產,生產的大圓柱形電池將供貨寶馬汽車的德布勒森工廠。此外,匈牙利政府將為億緯鋰能的投資提供140億匈牙利福林(約3766萬歐元)補貼。
在此次大會演講中,劉金成介紹,億緯鋰能已經擁有對圓柱電池長期技術優勢,例如公司10年前已經積累了大圓柱電池的單面焊技術。而根據劉金成此前的介紹,除了匈牙利工廠外,公司并規劃有四川成都、遼寧沈陽等工廠,至2025年預計大圓柱電池產能規劃將超過100GWh。
在國際化趨勢上,在劉金成看來,中國的電池企業在材料端、裝備端都有優勢。“我們可以用一個產業鏈去服務。”劉金成說,例如企業在德國建設電池工廠,負極材料銅箔等供應鏈都實現了德國本土化,多家國內裝備商例如先導智能、逸飛激光等也實現了當地設廠。
2022年,先導智能宣布全資收購德國自動化裝備制造商Ontec,建立海外技術能力中心,成為第一家在歐洲本土建設技術中心的中國鋰電裝備企業。
不過劉金成也承認,在歐洲,中國電池企業面對很大的一個挑戰是人力成本問題。
“在歐洲建工廠成本會比國內高出好幾倍,去歐洲建工廠,要算算口袋里的錢有多少,腰桿子有多硬。而且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風土人情,怎么和當地文化融合也是大問題。”劉金成說。
實際上,億緯鋰能在跟匈牙利當地文化融合上也頗下了一番功夫。據劉金成透露,在客戶的幫助下,億緯鋰能在匈牙利德布勒森跟當地的社區、市民做了大量溝通,公司甚至贊助了德布勒森足球隊,“億緯的logo已經在上面了,當地的市民很喜歡我們。”在劉金成看來,在匈牙利建設的工廠真正運轉好就在歐洲站住了腳跟,站住了腳跟就有無限未來。
據了解,匈牙利繼續成為中國電池企業的投資熱土。截至目前,匈牙利國內的電池生產項目獲得了總計142億歐元的投資,中國是韓國之后的第二大投資國,除了寧德時代、億緯鋰能,計劃或正在匈牙利建廠的電池產業鏈企業還包括恩捷股份、華友鈷業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會中,匈牙利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博嵐介紹,今年以來,匈牙利的營商環境和去年相比,國內通脹壓力有緩解。“依然有通脹的壓力,但我們可以很好地管理。”博嵐說。
“跟五年前相比,在匈牙利國內,來自中國的供應鏈建設已經開始。”博嵐說。
在其看來,匈牙利的投資優勢還包括,“我們和中國有非常好的連接,我們有到上海、寧波5+2的航班,每周有7個航班;我們有非常穩定和敏捷的經濟;我們擁有著非常低的公司所得稅,稅率僅有9%,個人所得稅稅率僅有15%,都為均一稅率;同時我們有非常發達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運輸、信息與通信技術等。”博嵐說。此外,勞動力的成本在努力降低。
“不過,目前匈牙利的勞動力出現了短缺,我們也在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等待新的藍領和白領進入到我們的市場,匈牙利政府非常支持任何的投資,特別是中國企業在電池行業的投資。”博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