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全球汽車制造商正在努力應對中國出臺的新政,一邊是“一帶一路”要將偌大的中國汽車產能伸向絲綢之路的腹地,一邊是工信部穩步將車企的新能源規劃產能比例提高到兩位數的高度,從明年起,國外汽車廠商在華銷售的電動汽車比例要求達到8%,2025年的比例要求達到15%。
去年9月,工信部發布《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與新能源汽車積分(NEV)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該意見稿要求,在華汽車制造商在2018年將自身8%的產能轉移至電動和混動汽車領域,2025年比例達到15%。按照工信部計劃,到2020年中國將有500萬輛電動車保有量。在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量連續兩年雄踞世界第一的現實面前,全球汽車巨頭都想通了一件事:要在中國車市領跑,只能新能源車全新領域領跑才能做到。
明確百億新能源投資
5月11日,大眾汽車集團CEO穆倫在漢諾威舉辦的大眾汽車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未來是電動化的。大眾汽車集團期望在2025年前后,能夠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領先者。”過去五年中,大眾集團已在替代驅動技術領域累計投入約30億歐元,未來五年,這一數字將提高至三倍,達到近百億歐元。
不同于日本三大汽車巨頭、日本首相安培晉三政府豪賭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路線,已擁有13個品牌的大眾汽車集團正向外界傳達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即大眾汽車集團正在大力推進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
“到2018年末,大眾汽車將推出超過1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到2025年,將會推出30多款純電動車型。” “此外,我們正在與來自歐洲和中國電池單元領域的合作伙伴密切商討中,大家很快將會聽到關于這方面的更多消息。”穆倫補充道。
巨頭聞風而動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為51.7萬輛和50.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1.7%和53%,連續兩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在純電動車領域,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自主品牌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業內人士表示,之前中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的興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策的保護。但在2020年補貼退坡后,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將與外資和合資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無疑為跨國品牌新能源車進入提供了競爭機會。
“現在是早期階段——(市場、規則)如何執行仍有待觀察,”寶馬董事會成員伊恩·羅伯遜說。他表示,無論未來中國市場的新能源積分比例定為多少,寶馬都會力求達標。
福特副總裁特雷弗·沃辛頓表示,該公司每周都與中國政府部門會晤討論這些政策。福特計劃明年在中國銷售其首款混合動力車。由中資所有的沃爾沃也表示2019年將在中國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
大眾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表示,大眾正籌備明年與江淮汽車在中國聯合生產電動汽車——后者是大眾在中國的合資伙伴之一——并計劃自行滿足電動汽車生產配額,“我們正在全力以赴,力爭明年能夠達標,”他在上周表示。
大眾在華如何轉型
值得關注的是,大眾汽車集團2016年在華銷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031.2萬輛,同比2015年增長了4%。業內普遍認為,大眾目前已經是傳統動力的領先者。而在純電動汽車方向,借助其“MQB”平臺或汽車生產架構的更廣泛推廣,大眾將擁有“跨越式成本優勢”。
近日,海茲曼在天津考察項目進展時表示,2018年大眾汽車計劃在天津投產新能源汽車電機,用于未來在華國產的電動汽車。海茲曼表示:“目前已經在天津投產的大眾變速器公司,是全球同一領域中最具高新技術含量的企業。我們計劃明年在這里投產新能源汽車電機,用于裝備大眾在中國國內投產的第一代電動汽車。”
2016年,大眾已與江淮汽車在中國建立了合資企業,共同研發價格具有吸引力的電動汽車。據悉,合資公司的首款產品將是一款純電動SUV,預計將在2018年投放市場。按照大眾汽車在華新能源車推進戰略,大眾汽車將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會基于MQB、MLB平臺推出國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隨后將基于MQB平臺推出國產純電動車型;最后基于MEB平臺推出國產純電動汽車。照此推測,該車應該是基于MQB平臺下的產品。
海茲曼介紹,到2020年,大眾在中國的電動車年銷量將達到40萬輛,到2025年將達到150萬輛。目前上汽大眾輝昂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已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亮相,這是大眾品牌首款國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或將在年內投放中國市場。
來源:華夏時報作者: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