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凝聚全球氣候治理合力 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

發布日期:2021-10-20  來源:中國能源網

核心提示:凝聚全球氣候治理合力 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
日前,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第六屆年會在安徽蚌埠召開。本屆年會圍繞“文明互鑒: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展開深入討論。論壇共設置6個主題論壇和4個專題對話,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位中外嘉賓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
 
當前,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疊,全球性挑戰日漸凸顯,更要促進文明互鑒,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應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對此,眾多中外嘉賓在論壇上共商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之策、共謀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之道。 其中,有關如何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加大清潔能源利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相關話題引發熱議。

全球氣候狀況仍然嚴峻
 
為聯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全球100多個國家共同簽署了氣候變化協議,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了《巴黎協定》,并于2016年11月4日起正式實施。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后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了安排。長期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
 
時隔幾年后,全球氣候狀況如何呢?
 
有與會人士指出,今年,世界各地遭遇了破歷史紀錄的可怕熱浪和洪水,尤其是加拿大史無前例的熱浪,西班牙、摩洛哥、挪威、芬蘭、西伯利亞和馬達加斯加也有類似的情況。德國、比利時、紐約等地都遭遇了破歷史紀錄的降雨和洪水、泥石流,恐怕這樣的災難還會增多,而造成這樣極端氣候的根本原因在于人類活動導致的碳排放。如果任由這個趨勢發展,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3攝氏度,甚至更多,遠超過《巴黎協定》共同商定的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將溫度控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這些表明,氣候變化不是明天的問題,而是今天已經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關乎所有人,關乎行動。
 
《巴黎協定》發布至今,雖然全球對氣候變化的意識有所提升,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和技術創新,但總體來看氣候狀況依然嚴重,必須各方共同努力,攜手推進全球氣候的改善。
 
科技部原副部長、國務院參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劉燕華也表示,伴隨工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也日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過度資源開發造成的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威脅了生物多樣性以及人類健康。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相矛盾為代表的這種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而且是過多的燃燒化石能源,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已經造成了災害頻發。
 
劉燕華還說,世界人口已達到70億,并且還在不斷增長,對物質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對資源環境索取的愿望也在提高,如果我們按照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道路延續下去,資源環境容量與增長的需求,矛盾會越來越突出,我們生存的地球將不堪負重。
 
凝聚全球治理合力
 
氣候變化是人類過多排放溫室氣體而產生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將對人類生存環境產生極大的危害。溫室氣體不是靜止的,會隨著大氣環流在流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獨善其身,應對氣候變化既關系經濟發展,也關系人類的命運,每個國家都有責任和義務。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在于提高全社會對氣候影響的減緩和適應能力,認識到要轉變傳統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須節約資源、能源,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改變不合理的消費模式,通過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實現人與地球有序發展,這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巴黎協定》符合人類發展的大方向,其規定要求的氣候行動,順應了綠色低碳發展的大趨勢。
 
在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的歷史背景、發展階段,經濟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多位參會專家提出,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要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開展合作。
 
對此,劉燕華提出,首先,技術的合作和突破,是今后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球創新合作包括顛覆式技術,比如核聚變、碳的利用。這些都屬于顛覆式技術,需要突破。其次,是對現有技術的完善和推廣,比如綠氫、儲能技術。同時,要加強對光能、風能、地熱能及水電等技術的推廣。第三,應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實現碳減排,同時要開發各個消費領域的低碳產品。還有其他一些合作的方向,比如,世界各國在污染治理,減排措施,能源高效利用以及立法、政策、市場機制等方面,都值得相互借鑒。 
 
解振華說:“我國始終實施積極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2020年與2005年相比,GDP翻了兩番,在基本消除了農村絕對貧困的同時,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下降了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9%,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提前完成了2020年氣候行動的目標。初步走上了低碳發展的道路。2020年,我國又進一步提出降碳目標,進一步強化了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也成為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解振華表示,為確保實現降碳目標,我國還專門成立了由近30個部門組成的相關工作領導小組,正在制定并將陸續發布1+N政策體系,將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通過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推進節能低碳建筑,構建綠色低碳交通,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綠色低碳繼續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建立完善的碳市場,實施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等方面的舉措。
 
解振華指出,盡管各國歷史責任不同、起點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只要各國堅持《巴黎協定》的原則精神和制度安排,承擔起與自己國情能力相符的責任與義務,遵循公開透明協商一致,聚焦落實有效行動,攜手合作,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可以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遺留問題的談判,解決發展中國家關鍵的資金、技術、能力、適應等問題。建立政治互信,形成全球氣候治理的合力,保障實現《巴黎協定》的全球升溫控制目標。
 
全方位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能源是實現低碳發展的主戰場,減少傳統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降低碳排放、探索新型替代產品、加快技術創新、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從源頭到終端、從生產到生活,全方位推動低碳發展,是多位與會者的討論的重點。
 
多位參會者表示,化石能源在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很高,未來這種趨勢肯定要發生轉變,需要提升新能源的占比。
 
以電力行業為例,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說,從整個發電行業來看,化石能源占比仍然過高,但清潔能源增速非常明顯,近幾年風電太陽能裝機增加明顯,比重也不斷增加,對減排作用很大,雖然總體來看清潔能源占比仍然偏低,但未來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三峽大學黨委書記何偉軍在論壇上提出,應穩步推進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發電結構的調整。有序推進火電的靈活性改造,積極發展風電和“分布式+集中式”模式的光伏發電;水電這幾年總體開發已經到了高峰,抽水蓄能的建設也在進行布局。積極研發碳捕捉及封存技術、高效發電技術,通過碳捕集利用,大力發展多元化儲能技術,通過財稅價格政策的支持等措施來實現降碳。 
 
碳市場建設和發展也是與會專家關注的熱點之一。張希良說,未來將形成核算標準、注冊登記系統等統一的全國碳市場。碳市場的總量設定也將和全國碳排放總量的控制相結合,碳市場的價格也將保持上升趨勢,碳稅等問題也應逐步實現。這些都將有利于降低碳排放。
 
太湖世界文化論壇是中國創立的非官方的國際文化論壇。自2008年創立以來,已分別在蘇州、杭州、上海、澳門、北京舉辦了五屆年會。
 

 
 
[ 行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