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月向來是銷售旺季,所以素有“金九銀十”之稱。結合乘聯會剛剛發布的汽車行業產銷綜述可以看到,今年的九月的汽車行業產銷如預期一樣,可謂碩果累累,特別是新能源車型持續走高的態勢進一步證明了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型的認可度。除了銷量以外,新能源車型,特別是純電汽車在9月有著銷量、滲透率以及保值率三個維度的提升,加之車企對于電動化轉型的加速,無論是消費者還是主機廠的轉型速度都超出了預期。
純電動汽車占據新能源車產銷半壁江山
相比銷量上的數字,新能源車型的漲幅比例似乎更為驚人。9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了1.1 倍,達到了75.5萬輛;銷量增幅93.9%,增長也將近一倍達到70.8萬輛。而純電動汽車的產銷分別為57.8萬輛和53.9萬輛,同比增長93.8%和77.2%。盡管插電混合動力車型的增幅更為迅速,但純電動汽車依然占據著新能源車產銷的半壁江山,插電混合動力車型想要跑贏純電動汽車似乎沒有一點希望可言。
然而最令人樂觀的是,在經歷上半年的重重客觀艱難的影響下,2022年1-9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471.7萬輛和456.7萬輛,同比增長1.2倍和1.1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的產銷量分別為368.2萬輛和357.8萬輛。相較于2021年1-9月180.3萬輛和178.9萬輛的產銷量來說,2022年同比分別增幅了101.9%和97.9%。而2021年1-9月新能源車型的產銷增幅分別為184.5%和185.3%。盡管從增幅速度上來看,新能源車型的增速雖然保持著飛速的增長,但是相較于去年來說也是放緩了不少,但是純電動汽車依然占據著8成左右的銷量。
產銷增幅的放緩與上半年汽車行業幾乎停擺的狀態不無關系,好在隨著新能源車型續航能力的提升以及充電設備的進一步完善,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純電動汽車的續航痛點。從滲透率的角度來看,新能源車型的滲透率達到了31.8%,同比增幅11%。在2022年年初,專家曾預計2022年新能源車型的滲透率會達到25%。銷量的增長、滲透率的提升都在一定程度的說明了新能源車型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普及正在加速發展,這也對燃油車市場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新勢力持續發力 合資品牌未見后勁
十家企業集團的新能源車銷量占據了市場總量的八成。其中比亞迪超過了特斯拉拿下了最多的市場份額,超過特斯拉的還有上汽集團。與此同時,比亞迪、東風、吉利、廣汽、奇瑞與長安都實現了超過100%的同比增長。
其中吉利增幅最為顯著達到了350.6%。經過完整的新能源體系布局后,吉利新能源車型滲透率持續突破30%,純電動汽車連續6個月實現環比上漲。高端純電品牌的單月交付量也創下新高達到了8276輛。
新勢力也在持續發力,9月的市場零售份額占比達到了13.5%。哪吒、理想、零跑、蔚來和問界AITO的交付量紛紛破萬。
相比之下,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中的王者桂冠落在了南北大眾的頭上,其他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表現則較為疲軟。盡管合資品牌也開始了向電動化轉型,但是與自主品牌相比無論是起步時間還是目前市場上的產品數量都不及自主品牌。進入到2022年,也只是剛剛看到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拿得出手的產品。與新勢力所不同的是,用戶愿意以更短的時間接受像是問界AITO這樣的新產品,原因是無論是主機廠還是資本力量都讓消費者更有信心。但是對于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消費者則表現出了更加謹慎的態度,這也是因為此前合資品牌油改電所造成的“后遺癥”。
認可度提升助力純電動車型保值率走高
隨著二手車新規的出臺,眾多車商在9月忙于升級更新,導致二手車市場的價格在9月有所下降,但是純電動汽車的保值率在9月出現了顯著的提升。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發布的2022年新能源汽車保值率的數據中顯示,二手純電動汽車9月份的保值率達到了52.7%,而8月純電動汽車的保值率只有48.6%。僅僅一個月的時間,純電動車的保值率就超過了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在新能源車保值率的排名當中,像是五菱MINI EV和小螞蟻這樣的低價微型車有著不錯的保值率。隨著特斯拉的國產化,Model Y和Model X的保值率也排在較為靠前的位置。這兩個方面是純電動車型保值率走高的重要原因。
純電動汽車的盤子越做越大,但是奈何不了“缺芯少電”等難題,熱門車型動輒五六個月的交付周期,也著實讓消費者有些“火急火燎”。消費者的認知上去了,但是純電動車型卻供不應求,二手車自然也就更保值。走高的保值率雖然不乏“泡沫”,但是也從側面證實了消費者對于純電車型的需求越來越大,汽車市場的電動化轉型加速也超過了預期。
百姓評車
銷量更多、滲透率更大、保值率更高,這三組數字幾乎完整詮釋了市場對于純電動汽車的需求,純電動汽車發展速度也可見一斑。但不容忽視的是,在純電動汽車飛速發展的同時,消費者對于交付周期、售后價格等問題的爭議也較為突出。雖然這是新能源車型保有量提升后所面臨的必然存在的問題,但作為車企必須及時正視并解決問題才能讓品牌、市場在健康的狀態下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