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在社交媒體連續發文,談小米造車。
10月19日晚,小米集團(1810.HK)創始人雷軍在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上發表了自己對電動汽車行業的看法,稱相信當電動汽車行業成熟時,世界前五大品牌將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換句話說,我們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貨超過1000萬輛。競爭將是殘酷的。”
1000萬輛的年交付目標顯然非常“遠大”。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9月,國內乘用車累計零售1487.5萬輛,同比增長2.4%,其中零售新能源汽車387.7萬輛,同比增長113.2%。
即便對比目前全球新能源車最強勁的特斯拉和比亞迪,特斯拉第三季度共生產了超過36.5萬輛汽車,交付了超過34.3萬輛汽車,創下新高,同比增長42.4%、環比增長34.9%。比亞迪9月共銷售新能源車20.13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83%,這也是比亞迪單月銷量首次超過20萬輛;今年累計銷量已經超過100萬輛,達到117.53萬輛,同比增249.6%。
雷軍提到,在小米進入電動汽車市場之前,對電動汽車行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獲得了深刻的見解。汽車行業的本質將從機械演變為消費電子,市場份額高度集中于頂級玩家手中。
雷軍多次通過社交媒體談及小米造車。9月8日,雷軍就在推特上回應了“小米錯過新能源汽車市場窗口期”的說法,表示特斯拉比小米提前10多年進入電動汽車行業,但在他看來,“比賽才剛剛開始,我認為小米有很多機會”。
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車”。根據當時小米集團的公告,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作為小米CEO的雷軍也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
此前的8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曾獨家報道,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首期投入33億元研發費用,已組建超50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同時通過全資并購以及對上下游企業的產業投資等方式,推進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中長期產業布局。另外,小米自動駕駛技術已進入測試階段。第一期規劃140輛測試車,將陸續在全國進行測試,目標是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10月20日,截至發稿,小米報9.01港元/股,漲0.78%,市值約2254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