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歐洲戶用儲能增速最快,投資儲能應重心集中于此

發布日期:2022-10-25

核心提示:一、戶用儲能是大新能源板塊增速最快的方向1.1 繼風電、光伏、電動車之后,戶用儲能將開啟第四條高速增長賽道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
一、戶用儲能是大新能源板塊增速最快的方向
 
1.1 繼風電、光伏、電動車之后,戶用儲能將開啟第四條高速增長賽道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業先后目睹了風電、光伏、電動車賽道起量,預計 2021-2025 上述 三個賽道復合增速分別為 14%、38%、40%(風電為國內,光伏、電動車為全球)。目前,爭端、疫情等原因導 致一次能源短缺、電價氣價高漲、光+儲經濟性越發出色,疊加碳達峰、碳中和趨勢確定,我們認為戶用儲能將 異軍突起,成為新能源行業第四個高速增長的賽道,預計 2021-2025 年全球戶用儲能裝機復合增速可達到 112%, 是當下時點儲能行業最值得配置的環節。
 
光伏:預計 2021-2025 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復合增長率約 38%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公布的 2021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數據,截至 2021 年末,全球累計光 伏裝機達 843GW,2021 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 133 GW,2025 年,預計全球新增光伏裝機 480GW,2021-2025 年復合增長率約 38%。
 
風電:預計 2021-2025 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復合增長率約 17%
 
2021 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創下歷史第二高的 93.6GW 數據,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以及地緣沖突導致的化 石能源價格高漲的情況下,各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受 2020 年搶裝影響,中國 2021 年風電新 增裝機 47.6GW,同比下滑。預計陸風全面平價和海風即將平價的背景下,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將走出周期邁向成 長,測算 2021-2025 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復合增長率約 17%。
 
 
電動車:預計 2021-2025 電動車電池裝機復合增速約 40%
 
全球電動車銷量驅動力正由政策向車型和認知驅動轉變,政策作用由刺激轉向托底,車型豐富度增加、產 品力提升,推動消費需求快速增長,預計 21-25 年需求復合增速超 33%;疊加內部結構持續優化,純電比例提 升、帶電量增加,電動車裝機需求復合增速約 40%。預計 2022、25 年全球電動車需求達 987、1958 萬輛,滲透 率 13%、26%,對應裝機需求 526、1271GWh。
 
戶用儲能:預計全球戶用儲能新增裝機 2021-2025 復合增速 112%
 
全球儲能市場首看戶用,預計在一次能源價格高漲背景下年化增速在 100%以上,其中歐洲今年新增戶用儲 能裝機有望突破 4GWh,為最大的戶用儲能市場;美國盡管 21Q4 出現搶裝,22Q1 仍錄得戶用儲能新增裝機 334MWh,環比+25%;在災備用電、電網可靠性不足、能源對外依存度高等因素影響下,日本、澳洲、南非、 巴西、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戶用儲能需求同樣持續高增。
 
1.2 歐洲戶用一枝獨秀,領跑全球儲能市場
 
歐洲電化學儲能 2021 年新增容量超過 3GWh,累計裝機超過 8GWh。新增裝機主要由表前和戶用貢獻,其 中戶用連續多年保持 40%以上增速。
 
據 Solar Power Europe 統計,2020 年歐洲戶用電池儲能安裝量突破 14 萬套,容量達到 1072MWh,較 2019 年增長 44%。據 IHS Markit 統計,2021 年歐洲戶用儲能裝機達到 1717MWh,同比增長 60.2%。其中德國、意 大利、西班牙、奧地利、瑞士、英國分別新增裝機 1028MWh、168MWh、123MWh、110MWh、94MWh、80MWh, 占據了歐洲戶用儲能總裝機 95%以上的份額。
 
德國:戶用儲能主力軍,已形成 GWh 級市場
 
根據德國儲能協會(BVES)的統計報告,德國儲能市場規模從 2019 年的 62 億歐元增長到 2021 年的 89 億 歐元,其中 2021 年增長幅度達到 29%,并有望今年繼續增長 29%以上,規模達到 114 億歐元。其中,戶用規模 最大為 44 億歐元、其次為公用事業(即表前)和工商業儲能。
 
 
在供氣中斷、電價飛漲的背景下,旺盛的需求推動戶用電池儲能快速增長,2022 年德國戶用電池儲能套數 將突破 50 萬套,總容量約 4.4GWh、總功率約 2.5GW。
 
1.3 美國:2021 儲能爆發式增長,表前增速最快,戶用持續高增
 
2021 年,美國新增儲能裝機達到 3.58GW/10.5GWh,新增容量同比增長達到 204%,連續兩年 200%以上, 為全球最大單一儲能市場。表前(grid-scale)、戶用(residential)和非戶用(non-residential)三個場景中,表前 是最大也是增速最快的市場,2021 年美國表前裝機 9.23GWh,同比增長 253%;其次是戶用裝機 920MWh,同 比增長 71%;工商業新增 314MWh,同比增長 5%。
 
進入 2022 年美國儲能繼續保持旺盛增長,Q1 表前儲能裝機達到 747MW/2399MWh,容量同比增長 283%, 但由于 ITC 政策退坡導致 21Q4 搶裝,表前環比出現下降。而戶用儲能 22Q1 裝機達到 145MW/334MWh,同比 增長 36%,環比增長 25%。
 
1.4 中國:戶用儲能尚未起量但值得期待
 
根據 CNESA 的統計,2021 年全球新型儲能新增投運規模首次達到 10GW,中國新型儲能新增投運規模達 到 2.45GW,其中用戶側約占 24%。中國用戶側儲能以工商業、產業園、充電樁、港口岸電等為主。
 
 
由于國內電網基礎設施可靠性高、停電極少發生,再加上國內居民電價較低,因此戶用儲能缺乏裝機動力。 目前,國內河北省、浙江諸暨等個別地區已開始要求分布式光伏強制配儲。已有十幾個省份試點居民用電峰谷 電價(用戶可自行選擇階梯電價或峰谷電價),在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區已有家庭配儲的案例,國內戶用儲能 市場值得期待。(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二、歐洲戶用儲能驅動因素:由補貼過渡到經濟性為主導,外部催化同樣重要
 
2.1 驅動力一:戶用儲能補貼政策
 
德國的分布式光儲發展離不開政策的鼓勵與機制的支持,該政策歷時 6 年,共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 2013 年-2015 年底,提供初裝補貼。第二個階段是 2016-2018 年底,補貼形式主要是低息貸款和現金補助,補貼 總額約 3000 萬歐元。第二階段只允許用戶最高將光伏系統峰值功率的 50%回饋給電網。
 
補貼政策助力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戶用儲能市場之一,2013 年,德國家用和商用儲能系統還不足 1 萬套, 2018 年底已突破 12 萬套,CAGR>60%。補貼政策結束后,德國戶用儲能市場仍在高速增長,2018-2021 年新增 裝機容量從 283MWh 增長到 1028MWh,CAGR=53.7%。
 
從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戶用分布式儲能補貼政策可以看出,政策出發點多為①鼓勵自發自用,要求上網 電量(功率)不得高于某一比例;②采取“初裝補貼”形式,直接減輕用戶在購買、租賃、安裝儲能系統承擔的 初始投資壓力,補貼額度在初始投資的 30%-60%之間;③對儲能循環壽命或質保有要求,通常為 7 年以上(德 國更提出 10 年以上),杜絕了低質低價產品占領市場。
 
2.2 驅動力二:一次能源短缺疊加電價上漲
 
2021 年四季度開始,荷蘭天然氣 TTF 現貨批發價從季度初的 85 歐元/MWh 漲到 10 月初的 116 歐元/MWh, 月底回落到 60 歐元/MWh,并于 11 月份卷土重來,12 月 21 日已達到 183 歐元/MWh,今年 3 月更是突破 200 歐元/MWh。
 
與此同時,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21 年歐盟消費天然氣總量達 4120 億 m3,同比增長 4%,創下 2011 年 最高水平。歐洲進口天然氣主要用于供熱和發電,由于較為激進的退煤、退核政策,歐洲天然氣發電占比較高。 在俄歐關系交惡的大背景下,歐盟進口俄氣預計將持續下降,一次能源供給繼續保持緊張態勢。
 
電價方面,歐洲主要國家如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先后創出新高,德國批發電價一度達到 269 歐元/MWh, 意大利更是曾經突破 300 歐元/MWh。
 
2.3 驅動力三:歐洲光伏裝機高增,為戶用儲能創造了良好的土壤
 
根據 Solar Power Europe 統計,2021 年,27 個歐盟成員國共新增光伏并網 25.9GW,同比增長 34%,成為 史上光伏裝機增長最多的年份,累計裝機達到 164.9GW。2021 年歐洲光伏新增裝機最多的 5 個國家依次為德國、 西班牙、荷蘭、波蘭、法國,分別新增裝機 5.3GW、3.8GW、3.2GW、3.1GW、2.5GW。
 
 
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近年一直保持著歐洲最大的光伏、儲能市場地位,在全額補貼(full feed-in tariff) 結束后,中大型工商業光伏因為可享受有吸引力的浮動電價補貼(feed-in premiums)而再次得到驅動刺激。2021 年 EEG 法案修訂,自發自用系統無需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費,進一步促進了戶用和小型工商業光伏系統的發展。 2020 年德國戶用光伏新增裝機超過 1GW,其中 60%以上的搭配電池儲能系統。 西班牙保持歐洲新增光伏裝機第二的份額,2021 年新增裝機約 3.8GW,其中有接近 3GW 為配合集中式光 伏電站 PPA 協議而建設。西班牙自發自用型屋頂光伏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西班牙復蘇計劃”(Spanish Recovery Plan)將屋頂光伏視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手段。2021 年 6 月,西班牙政府簽署了約 4.5 億歐元的自發自用型光伏 投資計劃。 荷蘭的 2021 年新增光伏裝機 3.2GW,保持歐盟第三的位置,其中工商業屋頂光伏份額略超過 40%,戶用 光伏略低于 1/3,而地面電站僅占 20%左右。
 
2.4 驅動力四:光儲系統價格下降、電價高漲背景下經濟性出色
 
歐洲光儲系統度電成本與零售電價價差持續拉大
 
根據 Solar Power Europe 統計,德國 2016-2020 年間其小型光伏系統單價下降了 11%、小型儲能系統單價下 降了 24%。盡管 2021 年系統單位造價有所提升,但中期來看價格會繼續下降。Solar Power Europe 預計 2022 年 下半年光伏、儲能系統價格將開啟下降周期,而 BNEF 則預測到 2030 年還將下降 58%。
 
歐洲上網電價制度:鼓勵自發自用,退坡但仍有一定補貼
 
歐洲允許一定程度上的自發自用、余電上網以增加戶用光伏業主的收益,歐洲各國均有一定的政策補貼。 以德國為代表額 FiT 制度由電網按固定電價來保證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相當于提前鎖定了業主收益,我國此 前按標桿電價上網的制度正是源于 FiT。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新能源裝機容量的不斷提升,政策慢慢向市場價+溢 價的 FiP 模式轉變。
 
部分國家上網電量采取凈電量結算(Net-metering)方式,但這種方式相當于電網承擔了調峰的任務,因此 不利于戶用儲能的發展,目前該政策也在由全額凈電量計量向部分凈電量計量或凈電量計費方式轉變,即上網 電量所享受的電價低于零售電價,或采用現貨市場電價,以體現電網調峰的成本。
 
以德國為例,戶用“光+儲”可 5 年收回成本,經濟性較好
 
德國居民電價高達 30 歐分/kWh 以上,居民配置儲能與光伏聯合運行可實現較好的經濟性。假設某一典型 家庭日均用電量 20kWh,零售電價為 30.22 歐分/kWh。則分有無光伏、儲能,假設 5 種場景進行經濟性評估, 可以看到德國戶用光儲系統大約在 3-6 年收回成本,IRR 高達 15%-30%。
 
三、中國制造是歐洲儲能的重要參與者,新能源第四賽道已經開辟
 
3.1 戶用光儲系統投資拆解:成本占比依次為電池、組件、逆變器
 
典型的戶用光儲系統包括光伏組件、組件支架、并離網雙向逆變器、并網計量箱、電池儲能系統、DC 開關、 電纜及其他輔材等。
 
 
目前,光伏系統成本約 4.2 元/W,低壓儲能電池成本在 1.8 元/Wh 左右。以一個電器總功率約 4kW,每日 用電量約 22kW 的家庭為例,典型配置方案之一為 500W 組件共 12 塊 6kWp、5kW 雙向儲能逆變器、7.5kWh 鋰電池儲能。
 
而對于一個電器總功率約 6.5kW、每日用電量約 57kWh 的商鋪而言,光儲系統典型配置為 24 塊 500W 組 件共 12kWp,加裝 10kW 雙向儲能逆變器、配置 16.8kWh 鋰電池。
 
家庭光儲系統中,組件、電池、逆變器價值量占比約為 28%、35%、23%;商鋪光儲系統中,組件、電池、 逆變器價值量占比約為 28%、50%、14%。可見,光儲系統容量越大,電池占比越高,是價值量最集中的部分。
 
3.2 國產品牌優勢:性能參數廣、迭代速度快
 
根據 IHS Markit 統計,2020 年全球戶用儲能電池出貨量達到 4.5GWh,其中排名前 5 的供應商分別是 Tesla (美國)、Pylontech(派能科技,中國)、Sonnen(德國)、LG Energy Solution(韓國)、Alpha ESS(沃太能源, 中國)和 E3/DC(德國)。根據 EuPD Research 統計,德國戶用儲能市場前四名分別為 Sonnen、比亞迪、E3/DC、 SENEC。值得注意的是,Sonnen 為中國公司派能科技的最大客戶之一,目前派能仍為 Sonnen 生產貼牌產品。
 
 
戶用光儲系統通常需要通過聯系專業安裝商進行安裝,但安裝商并不僅僅提供安裝服務,而是類似于裝修 公司,提供從設計、產品選型、安裝調試等一條龍服務。德國領先的戶用光儲系統安裝商 Krannich 提供光伏組 件、逆變器、優化器、儲能電池、支架、充電樁、電纜附件等家庭能源產品,并提供安裝等全套解決方案,中 國品牌構成了客戶選擇清單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公司紛紛出海的背后是國產品牌強大的產品力,相較外國品牌,中國產品具備性能參數覆蓋范圍廣、 產品迭代快、性價比高等優勢。以逆變器為例,國產品牌逆變器型號選擇豐富,功率適配性強,固德威、錦浪 等在多個功率范圍內(1-5kW、6-10kW……100+kW)等均有數十個型號可選,為客戶提供高自由度的解決方案。
 
此外,國產品牌設計美觀、性能強大,普遍具有 1.3 倍以上的直流超配、1.1 倍以上交流過載能力;具備寬 范圍 MPPT 跟蹤能力,最大效率高達 97%以上;內置防逆流技術,保護電網和電池;無風扇散熱技術,創造良 好的用戶體驗;支持直流拉弧監測、安全性高。
 
四、投資分析
 
4.1 德業股份:逆變器出貨持續高增,儲能逆變器已與并網逆變器平起平坐
 
公司 2021 年逆變器出貨 38.83 萬臺,其中儲能 7.03 萬臺,貢獻營收 5.32 億元、測算貢獻利潤 1.47 億元, 逆變器已成為公司核心業績增長點。公司已成功導入國產芯片,芯片供應緊張局面明顯改善。公司獨有的儲能 逆變器低壓并聯技術提高了家儲系統的使用安全性,美國、巴西、南非等市場極受歡迎。 公司一季報營收同比下滑,但凈利潤同比+31.81%,主要是逆變器出貨高增改善盈利結構,公司逆變器出貨 高速增長,盈利能力強勁,Q1 毛利率 36.34%,實現同比增長。在公司營收下滑的情況下,仍實現歸母凈利潤 同比+31.81%。逆變器出貨量將持續高增,我們預計 22Q2 出貨增速約 70%-80%,預計公司 2022、2023 年營收 53.32、61.68 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8.42、11.32 億元。
 
4.2 禾邁股份:戶用微逆龍頭,旺盛需求下高毛利高溢價料將持續
 
公司2021年年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收7.95億元,同比+60.64%,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96億元,同比+98.19%。 其中微逆銷售 40.44 萬臺,微逆及監控設備實現銷售收入 4.52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130.7%。 2022 Q1 以來受益歐洲、美國分布式系統裝機需求景氣度高增,公司微逆出貨快速增長,核心產品涵蓋一 拖一、一拖二、一拖四和一拖六逆變器,并在微逆優勢品種基礎上發展模塊化逆變器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 由于用戶對微逆成本相對不敏感,公司議價能力較強,2022Q1 在供應鏈緊張局面下毛利率不減反增,環比提高 5.8 個百分點。在終端需求旺盛背景下看好公司出貨持續翻倍,有望量利齊升。
 
4.3 博力威:儲能+電踏車雙輪驅動,拓展海外兩輪車、便攜儲能市場
 
海外電踏車等輕型動力電池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受益歐洲 20 年疫情以來出行方式改變帶來電踏車高速成長, 公司近年該業務復合增速約 50%,是歐洲市場僅次于博世的細分龍頭;儲能業務受益美國便攜式儲能爆發,今 年預計儲能收入 3 億,占比達到 10%,實現翻倍增長,同時分布式儲能拓展順利,成為公司儲能增長新動能。 近期公司收購凱德新能源,產值 3 億左右,實現部分電芯自供,預計 22 年下半年首條大圓柱產線投產,公司有 望借助其低成本優勢拓展海外低速兩輪車市場。 面對去年以來的電芯成本上漲壓力,公司有望通過終端產品提價逐步傳導成本壓力,同時公司通過 21700 電芯替換 18650 電芯實現成本端約 10%優化,預計利潤率在經過 22Q1 短期低端后 Q2 迎來修復增長。預計公司 2022、2023 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2 億元、3 億元。(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4 固德威:芯片供應明顯改善,已打入歐洲主要光儲集成渠道
 
根據公司年報,2021 年全年營收 26.86 億,同比+69.01%,歸母凈利潤 2.81 億,同比+8.09%。其中,年報 披露公司逆變器出貨量 50.8 萬臺,儲能逆變器 6.08 萬臺,逆變器出口數量占比約 70%。公司在已有的光儲逆變 器產品基礎上,又推出 GW50K-ETC 三相光儲逆變器,提供工商業分布式解決方案。公司已成功進入德國領先 的光儲系統服務商 Krannich 的供貨清單,并可與業內主流的儲能電池系統進行適配。公司已導入國產 IGBT 芯片,預計“缺芯”狀況今年將大幅緩解。預計公司 2022、2023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6.9、9.9 億元。
 
附錄:全球儲能行業概覽——新型儲能異軍突起,其中電化學是主流
 
碳中和趨勢確定,能源結構轉變如火如荼
 
為應對氣候變化,過去兩年多個國家將碳中和目標提上日程,全球低碳轉型已經是確定性的趨勢。
 
“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必然伴隨著能源結構的轉變,低碳轉型趨勢下,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 源發電量占比預計將快速提升,根據我們的測算結果:預計 2030 年全球光伏、風電分別新增裝機 604GW、195GW, 其中國內分別為 217GW、83GW;預計 2050 年全球光伏、風電分別新增裝機 1059GW、528GW,其中國內分別 為 547GW、215GW。
 
儲能是能源結構轉變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由于其出力的不穩定性和難以預測性,導致發電側與用電側解耦,從而帶來電力系統 峰谷差擴大、頻率越限頻發、供電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 從發電側看,隨著電力市場化進程的推進,電力投資運營商不再能以固定電價模式上網,在風、光大發時 出現低電價甚至負電價;在傍晚光伏、風電出力急劇下降時,電網爬坡能力嚴重不足,給電力系統帶來威脅。
 
 
從電網側看,由于海外歐美國家等電力系統多為小電網私營性質,除大城市外,主網架結構較弱、老化嚴 重,且電網投資不足,區域性停電事故頻發。
 
從用電側看,受激進的能源轉型政策、戰爭等影響,出力穩定的煤電、核電份額逐步被壓縮,導致歐美各國電價普遍上漲,歐洲已突破 200 歐元/MWh。
 
儲能技術正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從時間尺度上,儲能可以提供轉動慣量、快速頻率 響應、運行備用、削峰填谷等作用。
 
新型儲能發展:中美歐三足鼎立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儲能技術,包括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壓縮空氣、氫(氨)儲能、 熱(冷)儲能等。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的統計,截至 2021 年,全球儲能市場累計已投運 209.4GW,其中新型儲能市場累計投運規模突破 25GW。2021 年,全球儲能市場新增投運 18.3GW,其中新型 儲能新增投運規模 10GW,同比增長 67.7%。
 
 
2021 年,新型儲能新增市場中,中、美、歐占主導,合計占全球市場的 80%。其中,美國為最大單一市場, 2021 年新增容量達到 3508.5MW。

 
 
[ 行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