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新能源板塊相對活躍,受政策利好影響,風電、光伏、儲能板塊多只股票上漲。湘電股份(600416.SH)5.43%,華能國際(600011.SH)上漲3.08%;釩鈦股份(000629.SZ)上漲3.46%,東方電氣(600875.SH)上漲1.88%……在經濟恢復和電力基建加速的背景下,中國將持續迎來新能源建設高峰。
3.5億獎金落地 可再生能源新政出臺
11月17日,上海發改委發布《上海市2022年度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撥付計劃(草案)公示》。文件顯示,風電項目獲得約1.35億元獎勵,光伏電站項目的獎勵約0.7524億元,企業分布式光伏項目獎勵約0.7271億元,居民分布式光伏獎勵約0.7271億元,合計將獎勵金額超3.5億元。
此前,11月1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準確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范圍,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的可再生能源。
將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剔除地方能源消費總量,這意味著通過發展可再生能源,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地方能耗數據,進一步激發地方政府投資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表示,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其對應新能源資產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驅動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勢必將顯著提速。
秦海巖預計,預計2023-2025年,全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約6000萬~7000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年均新增2000萬千瓦以上。到“十四五”末,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超5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為1億千瓦。
與此同時,根據剛剛發布的《中國風電場技改升級白皮書》預測,風電技改市場也將呈現爆發趨勢。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的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風電累計裝機規模為328GW,其中累計運行年限超過10年的風電裝機達53,764臺,裝機容量75.3GW;運行超過5年的裝機規模約188.39GW。
在目前我國海陸風電全面脫離國家財政補貼,進入平價時代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老舊風機的發電效益,提高運維質量、降低運維成本,將成為我國風電運維技改市場將持續保持高速發展的動力。
補償標準超預期 儲能產業鏈受益
此外,作為風電調峰、光伏儲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配套項目,加快儲能設施和相關運營資費標準、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等相關政策的落實,也成為了產業關注熱點。
為此11月16日,山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布《關于發布2023年容量補償分時峰谷系數及執行時段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再次激發了市場的熱情。《公告》明確了2023年不同季節同類補償分時峰谷系數K1/K2取值及執行時段。據此推算,山東2023年容量補償電價約為0.00991元/度~0.1982元/度。這一補償力度超出了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
山東作為我國電力改革的重要試點省份,其2023年儲能補償標準的率先出爐,對于下一步電力儲能市場化的發展有著重要指標意義。
而就在此前,11月15日,河南省發改委發布了2022年度省級獨立儲能電站示范項目(第一批)遴選結果,共有11個獨立儲能電站示范項目入選,總規模達1.1GW/2.2GWh。其中中核匯能、國家電投、中廣核、大唐集團、國網時代、國家能源集團、平煤神馬集團均已上榜。截至2022年11月,有17個省市明確公布了“十四五”儲能目標,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共計超50GW。
受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獎勵、補貼標準出臺的利好影響,風電、儲能板塊有望持續保持活躍。相關配套的儲能電池、智能電網板塊也將受到拉動。隨著經濟恢復和電力基建加速,中國或將持續迎來新能源建設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