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眾對戶外出游的熱情攀升,以及對便攜式儲能電池認知度的逐步提升,全球便攜式儲能電池市場迎來強勁的高速增長勢頭。便攜式儲能產品的品牌商面向終端消費者,利潤率較高,下游需求的快速提升使得商家能快速獲得經濟效益。
便攜儲能是什么?
便攜儲能電源于2015年開啟藍海市場,被視為“大型戶外充電寶”。
便攜儲能產品是一種可提供穩定交流/直流電壓輸出的電源系統,可廣泛替代小型燃油發電機,應用于戶外旅行、應急備災等多種場景,為手機、無人機、筆記本電腦、車載冰箱、電飯煲等設備供電,產品容量范圍廣,具有AC/USB/車充等輸出方式,兼容性強。由于應用場景的逐步拓展,需求性質已從早期的“可選”轉向“剛性需求”。
全球便攜儲能市場規模及預測
在儲能場景應用中,可分為便攜、戶用、工商業、電網側等類型,其中便攜式儲能是近年來的新興細分市場。由于便攜儲能的應用場景多樣,其市場規模發展正經歷著高速的增長態勢。
當前,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全球便攜式儲能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由2016年的0.6億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42.6億元,在2021年達到111.3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208.1億元。便攜儲能市場規模在近幾年間維持著高速增長的趨勢,根據預測,市場規模在2026年將突破800億元,發展潛力巨大。
圖:2016-2026年全球便攜儲能市場規模及預測
全球便攜儲能發展情況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便攜儲能產品在歐美國家滲透率更高,國內各大便攜儲能廠商的主要營收均在海外市場,部分企業海外市場收入占比達九成以上。
從2021年便攜式儲能銷量分布來看,美國是全球第一大便攜式儲能市場,占比達47.3%,日本市場占比29.6%,二者合計占比超過75%。
圖:2021年便攜式儲能銷量分布地占比
與歐美相比,我國的戶外市場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隨著國內戶外活動進一步普及,便攜儲能產品在中國戶外活動場景下同樣具備較大的市場潛力,國內廠家在便攜儲能這條賽道上競爭力十足。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全球便攜儲能產品的工廠主要分布在中國,占據了90%以上的生產量和出貨量。
便攜式儲能企業競爭格局
得益于國內的鋰電池及光伏產業鏈完整,且相較全球其他國家擁有產能、成本、人才和質量等多方面優勢,國內廠家背靠國內成熟的鋰電池及光伏產業鏈,生產的便攜儲能產品在全球范圍內都具備足夠的核心競爭力。
整個便攜儲能市場的競爭以國產品牌為主導,國產品牌借產業鏈紅利大力出海,穩居全球龍頭。根據出貨量數據來看,2020年華寶新能、正浩分別以16.6%、6.3%的市占率位列全球第一、第二。目前行業內的市場競爭主要集中在頭部企業如華寶新能、正浩EcoFlow、安克創新等之間的技術、品牌以及品質競爭。
便攜儲能龍頭企業——華寶新能
華寶新能是便攜儲能垂直領域的領先廠商,2015年便開始布局便攜儲能產品。作為全球便攜儲能行業龍頭,華寶新能2019-2021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19億元、10.70億元、23.15億元,三年營業收入的年復合增速高達124.18%。在便攜儲能市場規模急速膨脹之時,龍頭企業的營收也是一路狂飆。
10月27日,華寶新能發布2022三季報。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30億元,同比增長4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5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單三季度實現營收9.15億元,同比增長58%,實現歸母凈利潤9438.81萬元,同比增長68%。
便攜儲能企業銷售渠道布局
便攜儲能品牌商主要采取M2C的經營模式,即生產廠家直接對消費者提供產品,能夠深入調研市場需求以及消費者偏好等,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渠道成本、快速響應用戶需求,進而創造價值。下游渠道商,有線上與線下兩種渠道,兩種渠道又各自分為直銷與非直銷形式,便攜式儲能產品以線上銷售為主。
作為儲能賽道其中一個細分賽道,在“解決家庭及個人用電需求”這條to C的路上,一批儲能企業正加速涌入藍海,搶占消費級儲能市場,受到資本青睞。除公牛、安克創新、小米等上市公司開始布局之外,也涌現了不少被資本關注的創業公司,寧德時代、源碼、達晨投資德蘭明海,紅杉、高瓴入股正浩科技,XVC、欣旺達投資了元鼎智能等。
眼下這條藍海賽道,便攜式儲能的進入壁壘并不高,部分大型電池、電源類企業完全具備進入該市場的技術基礎和能力,隨時可能出現彎道超車的現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投資風口上,頭部廠商會將標準拉高,對技術的要求會更高。未來的便攜式儲能市場競爭格局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儲能產業交流群
為了更好地促進交流,集邦咨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網EnergyTrend組建“儲能產業交流群”,旨在為儲能業內人士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分享儲能動態、尋找優質資源的平臺,共同探討儲能產業發展路徑。我們熱烈歡迎,并期待您的加入!
來源:EnergyTrend儲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