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2023,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成新風向

發布日期:2023-01-05

核心提示:2023年已經開啟,一系列政策的推波助瀾成為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新風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
2023年已經開啟,一系列政策的推波助瀾成為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新風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緊接著,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方案(2023—2025年)》,確定加快綠色技術轉化應用等9項重點任務。生態環境部也表示,2023年要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上展現新作為。
 
多位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都不約而同地認為,隨著政策紅利的到來,綠色低碳無疑會成為2023年眾多行業發展的“香餑餑”。
 
綠色低碳轉型潮流勢不可擋
 
為什么把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郭焦鋒指出,當前,全球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潮流已勢不可擋。2021年11月,美國發布了《美國長期戰略:2050年凈零溫室氣體排放路徑》。而早在2018年,歐洲就發布了《氣候中和長期戰略愿景》,歐盟在2019年還頒布了《綠色政綱》。2020年,日本也發布了《2050年碳中和綠色增長戰略》。
 
“順應全球碳中和潮流,各國均開始大力推動綠色轉型,全球性的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正逐步形成。”郭焦鋒表示。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和應有之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技術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吳濱說,從理論上來看,人與自然的關系一直是重要的理論問題,無論是人類中心論,還是生態中心論,都強調人與自然密切相關,生命共同體思想深刻詮釋了人類發展與自然生態內在統一的規律,是綠色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從發展邏輯上看,滿足人們需求的變化是發展的目的和動力,隨著物質財富的積累,人們對美好環境的需求大幅提高,綠色成為發展的重要方向;從發展實踐上看,粗放的發展方式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消耗都使其難以為繼,實現綠色轉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從內在關系上看,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具有辨證統一性,近年來,綠色產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綠色發展在提升經濟效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突出。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系統分析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姬強認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根本在于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這些都與綠色發展緊密相連、密不可分。可以說,綠色發展既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也是經濟發展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根基與依托。
 
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全面綠色轉型的推進,讓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2021年,全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至56.0%,清潔能源消費比例提高到25.5%,光伏、風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
 
《“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綠色環保產業產值達到11萬億元。目前,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已超8萬億元。
 
有專家初步測算,到2030年,低碳產業平均每年增長8.6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0.96個百分點。
 
在姬強看來,推進綠色轉型與發展的投資和消費,都將圍繞能源體系的轉型升級展開。未來我國新一代的能源體系架構將具備分散化的供應側、電氣化的需求側以及數字化的供需交互的特點。據估算,“十四五”期間供應端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和電網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將催生超過4.7萬億元的投資,與電力部門脫碳相配套的儲能技術也將形成規模超萬億元的市場。此外,工業、交通、建筑等行業的電氣化轉型作為我國減排的主要路徑,也將成為綠色轉型最重要的投資領域,在未來五年內將催生超過16.5萬億元的投資,而氫能等作為新一代終端用能也將存在廣闊的投資空間。充電樁、低碳建筑等綠色城鎮化和升級改造投資作為綠色轉型的配套和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將吸引年均過萬億元的投資。
 
“綠色低碳將成為今后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郭焦鋒感慨道:一是傳統重化工業將培育壯大綠色低碳新動能。未來十年,有望在鋼鐵生產工藝改進、石化行業煉化一體化產能置換、新建綠色低碳建筑和存量建筑綠色化改造、重化工業產業園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廣等方面創造可觀的綠色低碳新動能。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將加速發展,陸續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我國在新能源、電動汽車和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處于國際領先位置,這些領域將持續做大做強,對未來十年綠色低碳經濟規模的增長具有重要支撐,也是撬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抓手。三是綠色低碳領域的商業等服務業,將是推動我國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
 
吳濱認為,未來要著力加強綠色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融合。一是積極引導綠色消費,加大對綠色消費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快綠色產業發展,特別是鼓勵和支持產業鏈長、帶動能力強的綠色產業發展。三是加大綠色基礎設施投資,推動能源、交通、城市、園區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為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奠定基礎。四是大力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為重點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雙碳”目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尤為重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務院相關部委出臺的政策已經明確對低碳零碳負碳和儲能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開展攻關,同時重點攻關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可再生能源制氫、可控核聚變、零碳工業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術。
 
姬強預計,在未來1—2年內,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友好并網的智能電網技術,電化學、氫能、壓縮空氣等新型儲能技術,氫能生產、儲存、應用關鍵技術和規模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等方面將可能實現突破。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新能源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韋福雷認為,從支持的重點領域來看,我國將在能源生產端、能源消費端和固碳端同時發力,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能源生產端的核心方向是清潔能源替代技術、煤炭的清潔化利用技術。其中,清潔能源替代技術的主要方向是光伏、風電、氫能、核能和儲能。能源消費端的重點是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綠色建筑等領域的技術攻關。固碳端則注重布局支持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轉運、高值化化學利用、海洋碳匯等前沿技術研發。
 
姬強建議,2023年,除了加大對電化學儲能、氫能、光熱發電、生物燃料等前沿關鍵技術研發投入外,還應創新與之相配套的組織模式。新能源政策補貼和激勵的重點也有必要從風光技術投資逐漸轉向分布式、多能互補、儲能等技術的研發。

 
 
[ 行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