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國內保供與轉型挑戰,我國根據自身能源基礎條件和相對優勢,著力增強油氣、煤炭、電力的供應能力和彈性,能源供需保持總體平穩;新能源裝機也實現快速增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海上風電基地的建設穩步推進,轉型成果令人振奮,節能降碳工作頗有成效。
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梳理了2022年能源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數據及特點與形勢,帶您一起探尋能源產業的發展與變革的趨勢。
儲能:電站景氣持續提升 產業化發展漸入佳境
2022年 3月2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 因地制宜多元化發展,優化新型儲能建設布局。明 確新型儲能獨立市場地位。
全國有多項儲能政策出臺,覆蓋了人才培養、技術攻關、市場規則、行業管理以及示范項目和補 貼等多個環節。2022年,全國已有超過20個省(區 市)出臺相關政策,要求新建的大型新能源場站必須配置一定比例容量的儲能,2022年以來,國內正在政策、產業配套和項目示范多方面發力,長時儲能產品已呈現出蓬勃向上的勢頭。中國在各省新能源強制配儲政策下,風光裝機規模高增直接驅動表前大儲迎來放量。為趕在年底前并網,全國多地頻頻誕生儲能項目的新紀錄。
湖北省單體最大集中 ( 共享式 ) 儲能電站在12月正式并網發電;湖南省首個全容量并網的10萬千瓦儲能電站從破土動工至全容量并網僅用時69天,創造了儲能電站建設的行業新紀錄。
項目端,國內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已進入百兆瓦示范階段,如2022年1月正式并網運行的國內首個100MW/400MWh張家口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2022年2月全球最大100MW級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在大連進入單體模塊調試階段。2022年5月26 日,世界首個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試驗示范項目正式投用。
年末儲能電站進入并網高峰,多個大儲項目正式并網,儲能電站景氣持續提升。儲能市場主體參與電力現貨交易、容量租賃、輔助服務等政策逐步落實,盈利能力確定性提高,國內大儲經濟性增強。
《“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到“加快推動電力中長期交易市場、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建設進度,推動儲能作為獨立主體參與各類電力市場”,以上針對電力市場和儲能參與市場交易的表述一脈相承,同時更進一步。電力現貨市場的推廣普及,將會為儲能的商業化運營打上一劑強心針。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各省規劃的新型儲能發展目標合計超過 6000 萬千瓦,是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2025 年達到 3000 萬千瓦目標的兩倍。
氫能:城市群探路示范 產業鏈迎來利好
政策方面,2022年,氫能頂層設計出臺,地方也大力支持,例如吉林省人民政府發布《支持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及《“氫動吉林” 行動實施方案》。
制氫環節,隨著我國對氫氣供應需求的持續上升 , 氫能項目也在快速增加。2022年以來 , 陜西、廣州、洛陽、蘭州、河北、寧波等多個省市紛紛傳來制氫項目成功開車的消息。焦爐煤氣制氫項目、國內最大 PEM 電解水制氫裝置投產相繼投產。
加氫環節,2022年加氫站預計超過300座,其中為降低氫氣到站成本,2022預計制氫加氫一體站占當年建成站的10%,總投資及運營成本也在持續下降,2022年國內建成的綜合能源站占比將提升到65%左右,以中石化為推進主力。
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2022年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的第一年。京滬粵三地密集展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示范應用,隨著河南、河北 加入,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3+2”格局形成。
相關技術不斷成熟,專家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將迎來穩定增長期。政策刺激下,產業規模化應用持續擴大。將促進2023年燃料電池汽車市場進一步增長。
2022年11月,氫 燃 料 電 池 汽 車 產 量 為300輛,同比增長51.9%;銷量為400 輛,同比增長149.7%。1-11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為0.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9.1% 和150.9%。氫燃料電池汽車還受限于高昂的成本和加氫問題,基本用于商用 車領域。
整體來看,2022年,氫能產業從技術裝備到產業應用均不斷實現突破。氫能發展在制取、儲存及運輸環節的瓶頸已經有了較大的突破進展,吸引了更多企業入局,導致企業間在供應能力、生產效率、加工能力及產品性能方面的競爭升級。
目前,我國氫能產業處于發展初期,需要不斷突破關鍵技術瓶頸、降低成本,并且通過示范應用形成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