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2月8日訊 從供不應求到供給過剩,降價成為開年以來鋰電材料板塊的主旋律。
據高工鋰電昨日消息,開年以來,鋰電材料全線降價,價格相較2022年12月呈現不同程度地下滑:
正極材料領域:由于訂單量減少加上鋰鹽價格下降,致使電池級磷酸鐵鋰價格降低幅度超過10%,中高鎳三元材料價格下降3%左右。
負極材料領域:新建石墨化產能集中投放,供需松動下石墨化加工費逐步下滑。部分負極材料也給出了5%的價格降幅。
電解液領域:產能加速釋放。其中,六氟磷酸鋰新增投產超8萬噸,VC新增投產超2萬噸,電解液市場新增產能超35萬噸。近期,六氟磷酸鋰價格下降至20萬/噸,相較12月下降達到20%,電解液降幅在4%-7%左右。
隔膜領域:隨著去年第二季度之后新增產能的釋放,行業供需關系已經初步得到緩解,但價格仍保持堅挺。目前部分廠家已經開始前期價格談判,預計會有一定下行空間。
上游原材料價格全線走低,電芯成本也隨之下降。據悉,目前磷酸鐵鋰電芯成本已回落至0.53元/Wh,三元電芯成本回落至0.73元/Wh以下。
部分材料企業表示,開年以來訂單疲軟,頭部電池企業尚未開啟采購計劃。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年前采購尚有庫存,另一方面仍在價格觀望。
高工鋰電研究院認為,由于鋰電行業簽單是采用價格聯動方式,預計動力電池降價已經箭在弦上。
從下游來看,因終端汽車銷量增長失速,多數車企對于動力電池的訂單偏向謹慎,目前采購量及價格談判正在進行中。但疊加電芯成本下降,動力電池降價似乎已是“板上釘釘”。
據高工鋰電報道,行業普遍認為,在鋰電材料及電池價格下降助力下,國內新能源車企或將開啟以價換量趨勢,隨著新車型陸續上市,第二季度銷量有望好轉。全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期仍有望突破1000萬輛。
乘聯會亦指出,近期碳酸鋰降價趨勢明顯,部分廠商1月產銷主動減速,實現春節前的順勢休整,待2月的開門紅。預計2月新能源車市會出現開門紅,實現同比和環比較大幅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