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能源功率預測龍頭企業,行業地位凸顯
1.1 技術水平領先,產業前景廣闊
公司成立于2008年,成立初期主要從事于火電廠鍋爐設備等節能系統及控制臺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名稱為“北京國能日新系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
2011年,公司開始專注新能源產業相關軟件的研發。
2013年12月,通過股權受讓,雍正持股比例增至66.81%,成為國能有限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2018年,公司名稱整體變更為“國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公司成功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代碼為“301162.SZ”。
截至2022H1,公司累計獲得發明專利39項,軟件著作權79項,并投資設立子公司國能日新智慧能源(江蘇)有限公司以研發優化虛擬電廠設計,技術研發實力穩居國內領先地位。
服務于新能源行業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供應商,具備長期發展動能。
公司的核心業務為向新能源電站、發電集團和電網公司等新能源電力市場主體提供以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產品(包括預測系統及功率預測服務)為核心,以新能源并網智能控制系統、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營系統、電網新能源管理系統為拓展的新能源信息化產品及相關服務。
1.2 股權結構穩定,新設成立運營服務子公司
截至2022Q3,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雍正先生,直接持有公司總股本的26.83%,雍正先生、丁江偉先生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35.70%的股權,公司整體股權結構穩定。
國能日新旗下有6家主要控股參股公司,包括全資子公司國能日新(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參股公司天津馭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微慕科技有限公司等。
此外,2022年6月2日,公司新設控股子公司國能日新智慧能源(江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0%,主要從事虛擬電廠相關業務。
1.3 營業收入穩步增長,精準把握市場痛點
新能源功率預測需求快速提升,營收與歸母凈利潤保持增長。
2018年-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由1.51億元增長至3.00億元,復合增長率為25.69%;歸母凈利潤由0.21億元增長至0.59億元,復合增長率為42.18%。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0億元,同比增長12.48%;實現歸母凈利潤0.37億元,同比增長29.32%。
公司營收與歸母凈利潤的增長主要系下游需求擴張以及存量客戶增加,功率預測服務收入與利潤持續增長所致。
在“雙碳”政策要求下,各地于2020年底陸續實現風電并網,帶動2019-2020年間營業收入的高速上漲。此外,近年光伏發電市場逐漸回暖,加之風電搶裝潮的影響,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公司全年功率預測設備收入的占比大幅增加。
2021年公司營收出現階段性放緩,主要系新增裝機規模減少導致市場需求下滑所致。隨著下游新能源發電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公司基于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較為穩定的服務價格,未來營收或將維持高增。
新能源功率預測產品占比約70%。2018年-2020年,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產品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66.37%、68.07%、65.16%,2021H1-2022H1新能源功率預測產品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73.04%、62.90%,新能源功率預測產品占比約為70%,是公司的主營產品。
毛利率和凈利率略有波動。
1)從毛利率來看,2018年-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65.27%、70.87%、61.70%、63.39%,其中2020年公司毛利率出現短暫下滑,主要系新能源電站調頻能力政策要求的提高,公司在2020年并網智能控制系統產品中相應增加快速頻率響應系統產品,帶來設備購置和接口、聯調等服務提高產品成本,加之市場競爭加劇,毛利率出現下降。
2)從凈利率來看,2018年-2021年,公司凈利率分別為13.62%、21.49%、21.84%、19.71%,其中2021年公司凈利率短期承壓,主要系公司加大研發投入,期間費用率有所提升,我們預計隨著研發產品的逐步放量,公司凈利率有望實現修復。
下游客戶集中于光伏電站和風電場。從分客戶所處行業占比來看,2022年上半年,光伏電站、風電場收入占比分別為50.70%、44.23%,公司下游客戶主要集中于光伏電站和風電場。其中2018年、2019年公司來自光伏領域的收入顯著高于風電領域的收入,一方面我國光伏電站數量顯著高于風電場,從而光伏領域對公司產品需求也高于風電場,另一方面公司在光伏發電領域的客戶和技術積累較多,光伏功率預測產品預測精度也高于風電功率預測產品。
從分區域收入占比來看,2022年上半年,西北、華東、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地區收入占比分別為
29.77%/19.71%/17.39%/10.16%/10.15%/10.05%,西北和華東地區相對更集中,整體來看,公司主要立足國內市場開展業務,隨著全國范圍內電力行業功率預測“雙細則”的出臺,公司業務總體上地域分布較為均勻。
三費支出總體穩定,研發費用趨于上升。2018年-2020年,期間費用率從34.39%下降至24.56%,主要系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規模效應凸顯。2020年-2022H1,期間費用率從24.56%增長至32.84%,主要系公司增加相關人員的儲備以及提高員工薪酬帶來期間費用的增加。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在冊員工為378人,同比增加45人。
從研發費用率來看,2021H1、2022H1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5.11%和18.01%,保持上升態勢,主要系公司不斷完善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擴充研發人員儲備及調薪所致。隨著公司新能源信息化業務的進一步拓展,未來研發費用率有望穩步提升。
2. 風光裝機規模保持高增,功率預測主業持續高景氣
2.1 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提升,新能源功率預測需求量逐步提升
政策逐步催化,風光裝機持續高增長。
2006年,中國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法》,風電正式進入大規模開發階段。2013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在政策層面推動了光伏產業發展。截至2022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36544萬千瓦,同比增長11.25%,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為39261萬千瓦,同比增長29.41%。
1)從新能源裝機占比來看,2012-2022年,我國風電和光伏累計裝機規模占全國裝機總容量的比例由5.31%提升至29.56%,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效應逐步顯現。
2)從新能源裝機增速來看,2012-2022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復合增長率為19.68%,2018-2022年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復合增長率為22.45%,均保持較高增速。
雙碳戰略目標下,我國風光裝機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隨著雙碳戰略目標的逐步推進,我國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提升。根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的《中國2030年能源電力發展規劃研究及2060年展望》,預計我國2025年風電/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分別為5.36/5.59億千瓦,風光裝機占比將達到37.2%,2020年至2025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為15.62%。
2030年風電/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分別為8.00/10.25億千瓦,風光裝機占比將達到48%,2025年-2030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為10.76%,因此,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風光裝機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