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安裝流程主要包括單樁基礎安裝、風電機組安裝和海纜安裝三部分,涉及運輸、吊裝、敷設等多種施工方式,耗時長,施工流程復雜,需依 靠運輸船、海纜敷設船、風機安裝船等多種船體協同作業。
單樁基礎安裝流程可分為設置穩樁平臺、鋼管樁運輸及起吊、錘擊沉樁、附屬構件安裝幾個階段,根據風電場水深情況,又可分為深水區、淺水區單 樁基礎安裝。 深水區單樁基礎:海底高程較大,全天候水深條件均可滿足大型施工船只吃水需要,可采用常規起重船、風電安裝船、自升降式平臺船施工。 淺水區單樁基礎:水深條件不滿足或僅在特定時間段內滿足大型船只吃水需要,需采用可座灘船只施工,并依靠錨鏈和起拋錨艇輔助移船定位。
風電機組安裝流程可分為風機安裝平臺起升、塔筒吊裝、機艙/葉輪及葉片吊裝幾個階段,絕大多數海上風電項目采用分體式安裝,基礎安裝和運輸由 數量相對較多的起重船和甲板駁來承擔,塔筒、機艙、葉輪及葉片等核心組件則交由風機安裝船完成。
海纜安裝流程可分為接纜、敷設主牽引鋼纜、登陸準備、始端登陸、敷埋段施工幾個階段,所需的主要船體為配備海底電纜敷設機(CLM)和動態定 位系統(DP)的電纜敷設船。 截至2021年底,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我國共有電纜敷設船56艘,其中具有220KV海纜敷設能力的敷設船共25艘(信息源自東方電纜公告),目 前具備這類海纜敷設施工船只數量較少,依舊處于賣方市場。
船體類型:風機安裝船作用凸顯
根據作業特點,可將風電安裝船分為浮式、坐底式、自升式、自升自航式、半潛式五類,各類風機安裝船在作業水深、效率、穩定性方面差異明顯; 浮式安裝船適用于不同水域安裝,移動速度快,但穩定性較差;坐底式安裝船在淺水海域穩定性表現較好,但轉移速度慢,也不適于深水海域安裝; 自升(自航)式安裝船兼具轉移方便、作業水深高、穩定性優異等多方面優點,已成為風機安裝船的主流船型; 半潛式安裝船各方面表現均較為優異,但建造和使用成本過高。
船體類型:海纜以敷設船為核心,配備DP系統與CLM
海纜施工船中,核心船體為配備布纜機的海纜敷設船,配合檢修船、運輸船共同完成海纜敷設。 海纜敷設船并無明確種類區別,主要差異在船載設備、船體規模等,設備方面差異包括是否具備DP系統及海底電纜敷設機CLM的種類: DP系統是一種由計算機控制的船舶自動操縱系統。通過采集精確定位、氣象、潮流速度等數據,計算機可控制DP系統自動調節不同推進器(螺旋 槳、橫向推進器、舵機)的推力,實現精確的動態定位。 海底電纜敷設機(CLM)可分為鼓形和直線形,前者在甲板上所占空間小,張力大,運行狀態穩定,后者適用于長距離作業,以較小的張力占用較大 的空間。
船體類型:國內運維船以交通艇為主,存在升級空間
風電運維船種類多樣,我國現存海上風電運維船仍以傳統交通艇為主,優勢是成本低、數量多,但在航速、功能豐富性上有明顯不足。此外,海外運 維船已開始采用低碳燃料(甲醇、電力等)為動力系統。
行業現狀: 船體建設加速,技術指標持續迭代
安裝船建設加速,預計2023年將迎集中投運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風機安裝船(含在建)共112艘,其中在運營中船體72艘,在建船體40艘。從船體投運情況看,安裝船建設速度呈加速態勢。2011-2018年共計投運船體20艘;受海風搶裝年刺激,2021年風機安裝船需求高增,單年新增船 體達26艘,同比增長超200%;2022年新增安裝船數量有所減少。 根據已有訂單情況,我們預計2023年風機安裝船新投運交付數量將恢復到2021年左右的水平,并且未來有望保持較快的投運速度。
造船廠家高度集中,船東格局相對分散
國內主要船廠包括振華重工、韓通重工、大津重工、招商局重工等,前五名船廠建造風機安裝船比例達52%。 國內主要船東包括海洋水建、中交三航、甌洋海工、中國鐵建等,前五名船東持有風機安裝船比例達29%。
自升船體為安裝船主力,最新代自航比例提升
整體看,112艘風機安裝船中(含在建),自升與自升自航式船體為絕對主力,合計數量達74艘,占比達66%;其次是浮式船(21艘,占比19%); 坐底式與半潛式船體數量較少,分別為6艘、2艘,且全部為運營中船體,尚無新建規劃。 相較于運營中船體,在建船體中主要為自升與自升自航式、浮式船體,占比分別達70%、30%;其中自升自航、浮式的占比均較在運營安裝船中有提 升,這兩類船體均具備優秀的機動性,我們認為一定程度反映了現有海風安裝對船只性能的最新需求。
新建船體技術指標優越,滿足大風機安裝需求
風機安裝船的核心技術指標包括吊重、最大起升高度、樁腿長度、作業水深等,前兩者決定了安裝船可安裝的最大容量機組及安裝速度,后兩者決定 了風機安裝船適用的海域范圍。目前,海上風電呈現機組大型化和深遠?;攸c,對風機安裝船的相應指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平均數據看,在建風機安裝船在各項指標上全面優于運營中船體,可滿足最新一代大容量風機的安裝需求。以GE Haliade-X 12MW風機為例,安 裝要求吊重>600噸并且最大起升高度>150米,在建船體可完全滿足。 從各年度船體中位數據看,最大起升高度、樁腿長度、作業水深均呈現逐年提升趨勢。
浮式船側重吊重和水深,自升船起升高度更優
對比各技術類型船體的技術指標可見,浮式船均表現出吊重、作業水深方面的優勢,而自升、自升自航式船則在最大起升高度方面表現較優,這一差 距于在建船體中體現更為明顯。 我們認為原因系浮式船可用于基礎安裝,對吊重需求多于起升高度需求所致。在建船體差距擴大或可反映新一代安裝船建造更傾向于專業化分工。
改建主流為適應性改造,平均用時約5個月
改建分為適應性改造、升級改造和全面改造三類。如此前只為平板駁,則涉及甲板安裝、纜機平臺、起重機安裝等工作,且只能改造為浮式船(全面 改造);自升平臺、半潛船的改造都需要在原船體本身具備相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適應性改造)。若原船體即為風機安裝船(升級改造),往往只 需對起重機、樁腿等進行替換。已交付的改建船體中,大部分為適應性改造,原船體多來自海上石油鉆井或重型運輸領域,本身即具備自升/半潛能 力。 按已交付的改建船體進行統計,改建的平均用時約為5個月,用時較短。
未來展望: 大型化趨勢下,結構化特征愈發明顯
過往安裝船租賃價格波動大,供需關系為核心影響因素
風機安裝船租金與船只供需關系密切相關。2019年我國風機安裝船單月租金水平在400萬元/艘,2020、2021年受海風搶裝影響,安裝船供給緊張, 船只單月租金最高漲至1800萬元/艘。 一般風機安裝費用中約30%是船舶租賃成本,以一艘船每月安裝4-5臺風電機組的速度計,對應此前安裝船租金高峰時施工單位的單臺機組安裝費用 需要增至1000萬元/臺以上才能覆蓋安裝成本。 搶裝結束后,海風機組安裝進入短暫低潮期,船只租金明顯回落, 2022年下半年部分報價已降至約300萬元/艘。
供需測算:船只數量與安裝能力均為重要因素
對于海風安裝船未來供需的測算,我們分別通過計算船只安裝能力(風電安裝船數量*單年安裝能力*船只利用率)和需安裝的海風機組臺數(海風裝 機規模/海風機組平均容量),最終來計算海風安裝船安裝能力對需求的覆蓋程度。
安裝能力:安裝船新建周期約1年左右
風機安裝船建設主要包含船體建造、甲板建筑建造、起重機安裝、樁腿及升降系統建造(自升式船體)等。 以2023-2024年交付的新建船體進行統計,風機安裝船從開工到建成的平均用時在13.1個月。
安裝能力:2023年末運營中風機安裝船預計達95艘
結合建設周期和現有訂單情況,我們預計2023年新增船體達23艘(在建船體中約23艘計劃在2023年投運交付),到2023年末運營中風機安裝船預計 合計共95艘,2019-2023年CAGR達33%;同時,預計2024、2025年累計運營船數量保持20%-30%的較快增長。
安裝能力:2023年單船單年安裝能力有望達32臺
風機安裝船安裝能力受船只類型、起重能力、機組規模、氣候情況等多種因素影響。相較于歐洲,我國海域面臨淤泥層厚、東南沿海受臺風影響大等 問題,對插拔樁速度、作業窗口期長度都有限制。考慮新代安裝船逐步投運以及海上風電場容量擴大后的規?;?,我們預計風機安裝船安裝能力將持續提升。同時,國內不同地區全年安裝時長存 在差異,我們綜合預計2023年風機安裝船單年安裝能力將達32臺/艘,2024、2025年分別達34、35臺/艘。
安裝需求:海風邁入平價,2023年預計超10GW
對于國內海風行業,我們認為隨著海風建設成本不斷下降,國內海風裝機需求有望持續快速增長。根據沿海各省海風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海風 規劃總量接近60GW,考慮部分省份裝機規模的超預期,我們預計在2022年招標規模支撐下2023年國內海風裝機規模有望達12GW,實現翻倍以上增 長;并且2024-2025年有望繼續保持約年化復合30%的較快增速,2025年國內海風裝機規模達20GW左右。
安裝需求:機組大型化方興未艾,單機容量快速提升
單機容量方面,海風風機機組大型化是降本的重要途徑,目前各風機企業已普遍推出13-18MW海風機組。我們認為海風機組大型化將保持較快推進 速度,單機容量上限存在超預期可能(目前16-18MW產品陸續發布或下線,未來有望達到甚至突破20MW)。根據2022年招標情況,2023年海風 機組主流單機容量有望達8-10MW,2024-2025年有望繼續提升。
供需測算:短缺已過,未來整體安裝能力存在冗余
整體來看,我們對國內風機安裝船供需進行了綜合測算,按照50%船只利用率(悲觀假設)和65%利用率(樂觀假設)進行估計,結果顯示:2019- 2021年國內風機安裝船曾出現短缺,2021年供需矛盾達到高峰,主要系海風搶裝大年需求激增,風機安裝船建設周期較長,供不應求所致。 2022年后,風機安裝船集中投產,供給緊張明顯緩解,預計未來數年內安裝能力將超過裝機需求,部分老舊船體可能面臨閑置或淘汰。
供需測算:大MW風機對起重與抬升能力要求更高
具體結構上,隨風機單機容量增加,機組輪轂高度和機艙重量也會顯著提升,對風機安裝船的抬升和起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據我們統計,10MW、12-15MW、15MW以上風機要求抬升高度分別達115、160、180m;而機艙重量受零件重量和數量影響較大,以Siemens Gamesa 14-15MW風機為參照,我們將起重能力門檻設置為600t。據此我們發現,新建安裝船越來越多偏向滿足更大MW風機的安裝條件。 按上述假設標準統計,我們判斷到2023年末國內可安裝15MW及以上風機的安裝船數量預計將達16艘。
供需測算:23年暫未短缺,24年重點關注12MW+
我們假設船只單年安裝臺數沿用綜合測算數據,船只利用率按60%估算。 從兩種維度進行測算,最終結果來看:1)2023年國內海風風機單機容量 預計以8-10MW為主,對應風機安裝船安裝能力充足;2)2024、2025年 若風機大型化速度較快或安裝船新建速度較慢,有可能會出現結構性趨緊, 尤其是2024年需要重點關注12MW及以上風機占比,后續仍需進一步跟蹤 海風安裝船的建設交付情況和國內海風風機大型化發展速度。
海外市場: 船體建設平穩,當前安裝產能較充足
海外安裝船建設速度穩定,2022-2024平均年增8艘
據我們不完全統計,海外現有風機/基礎安裝船(含在建)共65艘,其中運營中船體35艘,在建船體30艘;27艘船體僅具備基礎安裝能力,38艘船體 可同時完成基礎和風機安裝。 從船體投運情況看,海外安裝船建設較為穩定,2021年及以前共計投運船體30艘,22年新增船體10艘,根據已有訂單情況,預計未來數年新船體投 運速度將保持穩定,2023、2024年預計新增船只6、8艘(海外船體建設周期大約2-3年)。 與國內相比,海外安裝船數量較少,且超4成只具備基礎安裝能力,投建速度也相對較慢。
自升船體為安裝船主力,未來趨勢將更加明確
整體看,65艘風機/基礎安裝船中(含在建),55%-56%為自升/自升自航式船體;半潛式船體、浮式船體占比分別為14%、18%。此外,海外坐底 式安裝船目前已退出應用。 相較于運營中船體,在建船體中自升式船體比例明顯提升,占比達到72%;浮式與半潛式船體占比明顯下降。我們認為可能因為海外半潛式船體多由 石油鉆井平臺施工船改造而來,建造時間較早,起重能力等技術指標遠超風機安裝需求,性價比相對較低;并且浮式、半潛式多為基礎安裝專用船, 新建船體中仍以風機安裝船為主。
新建船體安裝能力提升,2025年預計累計投運33艘
從中位數據看,海外在建風機安裝船在最大起升高度上同樣將持續提升,樁腿長度、作業水深整體呈增長趨勢(2023年預計因樣本數較少導致結果有 所偏差),吊重相對平穩,我們預計可能系風機大型化下重量提升速度慢于輪轂高度。 與國內相比,海外船只在吊重、最大起升高度方面存在一定程度優勢,樁腿長度、作業水深等指標基本持平。 結合建設周期和現有訂單情況,我們預計海外2023年將新增風機安裝船達5艘,2023年末運營中風機安裝船合計共22艘,2025年增至33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