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云南省耿馬縣的東老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總裝機容量為95兆瓦,年發電量可達1.6億千瓦時;同日,青島曹城山風電場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每年提供約1.24億千瓦時綠色電能……隨著一批項目于6月底并網發電,我國清潔能源發展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數據來源:國投電力官網,2023.07.05;電新社,2023.08.03;中國建筑,2023.07.11)
在“碳中和”的路上,清潔能源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據預計,2023年我國新增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3億千瓦左右,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預計將新增2億千瓦左右。(數據來源:中國工業報,2023.07.24;中國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網,2023.07.14)
在「清潔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再創歷史新高」背后,隱藏著哪些投資機遇呢?今天就和小夏一起來看看吧~
01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源頭
清潔能源又叫綠色能源,一般包括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狹義的清潔能源主要指的是水能、生物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這類可再生能源,消耗以后可以恢復補充,很少產生污染;而廣義的清潔能源還包括天然氣、清潔煤和核能等,這類能源在生產、消費過程中選用了對生態環境低污染或無污染的礦產資源,排放的污染物也很少。(參考來源: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規劃局,2018.04.23)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源頭,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關鍵,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不斷加快。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我國能源消費體系中,煤炭、石油、天然氣這類化石消費占比從2012年的90.3%一路下降到2022年的82.5%;與此相對的是,核電、水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發電所發出的電力,這類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從2012年的9.7%逐漸上升到2022年的17.5%。(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2023.07.31;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3.08.04;新京報,2023.07.26)
今年以來清潔能源快步流星地發展。從數量上來看,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09億千瓦,同比增長98.3%,占新增裝機的77%。而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達到13.22億千瓦,同比增長18.2%,歷史性超過煤電,約占我國總裝機的48.8%。(數據來源:中國電力網,2023.08.01;國家能源局,2023.07.31;人民網,2023.08.05;截至2023.06.30;中國新聞網,2023.07.31)
細分領域也是亮點不斷:太陽能方面,截至6月末全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4.7億千瓦,同比增長39.8%;風電方面,風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同比增長13.7%;水電方面,今年水電裝機容量4.18億千瓦,全國新增水電并網容量536萬千瓦;還有生物質電,今年全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以及生物質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9.2%、10.1%。(數據來源:人民日報,2023.07.25;中國電力網,2023.08.01;國家能源局,2023.07.31;截至2023.06.30)
目前我國清潔能源發展已經走在了全球的最前面,水電、光伏、風電裝機容量都已經處于全球第一位,核電排在全球第三位。(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2023.07.31)
02
清潔能源創新和升級大勢所趨
往后看,我國清潔能源的發展趨勢或許可以用“潛力無限”來形容。
首先從我國能源體系的發展規劃來看,減少化石能源用量、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是發展目標。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20%、2030年達到25%、到2060年將達到80%。(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2023.06.02)
第二,云計算、5G、AI、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有望賦能清潔能源發展。根據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推進協會發布的《SMARTer2030》報告顯示,未來十年內數字技術有望通過賦能其他行業貢獻全球碳排放減少量的20%。比如我們之前聊過的“虛擬電廠”,就是結合能源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來優化電力的資源配置;還有穿梭在各個道路的電動車,未來不僅僅是代步車、交通工具,還是電網的移動儲能工具、新型電力系統的新載體。屆時分布式光伏、電動汽車充電、放電、儲能、風電等技術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小型交直流用電系統,從而實現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2023.07.31;經濟觀察網,2023.06.25;新京報,2023.07.31)
總之,清潔能源產業的創新和升級是未來大勢所趨,感興趣的小伙伴不防關注清潔能源新機遇。
溫馨提示: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