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機器視覺領軍企業——易鴻智能提出“智”造升級新思路
隨著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需求大規模啟動,動力電池生產正在向追求極限效率、極限品質、極限成本的“極限制造”加速邁進,行業對于鋰電產品的高技術水準、低失誤生產的要求越來越嚴苛。面對更高品質、更大規模的新能源市場需求,各大企業推動制造升級迫在眉睫。
在CIBF2023展會上,易鴻智能展出了三大系列產品,并提出了“機器視覺+AI能力平臺+智能裝備”解決方案,為行業向“智”造升級帶來了新思路。
易鴻智能“三駕馬車”戰略,打通“智”造升級全鏈路
在極限制造背景下,動力電池企業主要面臨生產工藝、質量管控、生產效率、產能爬坡、生產管理、制造成本等方面的挑戰。在CIBF2023展會現場,易鴻智能創始人王剛指出,運用智能化技術打開產線“智”識,是帶動企業制造升維的關鍵。針對這一需求,易鴻智能開辟出了“三駕馬車”戰略,以“機器視覺”與“智能裝備”領域的技術優勢,結合“AI能力平臺”賦能企業高效生產,為客戶企業全面打通“智”造升級全鏈路。
在本次展會上,易鴻智能還帶來了該戰略的實際落地解決方案產品,展出藍膜外觀檢測設備、激光模切卷繞一體機(4680大圓柱)、激光模切卷繞一體機(方形)三款核心設備,針對新能源機器深度掃描檢測、4680圓柱形電池降本量產、方形電池卷繞工藝升級等行業熱點問題提供了針對性的“智”造解決方案,為全行業提供了一條清晰可行的制造升級路徑。
近幾年,易鴻智能從鋰電全工序機器視覺檢測向智能裝備領域進軍,通過創新研發不斷豐富產品矩陣,在“機器視覺”和“智能裝備”兩大細分領域各自占據先進制造技術高地,打造AI能力平臺,用大數據反哺、優化制造,進一步凸顯其更具獨特性與差異化的智能裝備優勢,開辟出極具競爭力的“三駕馬車”戰略,截止至2022年12月已完成6000+套整線視覺檢測系統的交付并實現項目落地,共檢測11億+個電芯,600萬+輛新能源汽車。
緊切市場所需推動能力升維,易鴻智能爭當新能源機器視覺領軍企業
易鴻智能作為國內擁有全工序視覺檢測能力且具備實際應用案例的龍頭企業,基于其自主研發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算法、高速自動拼接技術、高效穩定的全伺服傳動控制系統以及高度集成的光機電一體化閉環控制系統等核心優勢,敏銳洞察并結合行業新周期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不斷升維全工序視覺檢測能力,在新能源機器視覺檢測領域不斷攻關,并率先拿出成果。
針對當前極限制造背景下,電池企業生產越發嚴苛的檢測精度、檢測速度、圖像傳輸、缺陷分析等要求,以及持續升級的制造工藝革新、缺陷檢測等新需求,易鴻智能積極尋求新的技術路線與工藝,以“三駕馬車”核心戰略為底層邏輯,基于全工序檢測覆蓋能力等機器視覺核心技術優勢,創新引入3D視覺,借助機器視覺底層算法打開機器“智”識,助力企業進一步實現智能化生產管理,在新能源機器視覺領域率先打造行業標桿,實現勢能躍升。
此次亮相CIBF2023,易鴻智能展出的“藍膜外觀檢測設備”就是該領域的實際解決方案產品之一,也是行業內首臺驗證成功的裝備。該設備為單機全自動檢測設備,采用 2D 相機和3D 相機對電芯的兩個大面、兩個側邊窄面、底面、極柱頂面共6面進行缺陷檢測和尺寸測量,對接上下游物流線自動完成上下料,突破性實現電芯六面外觀瑕疵檢測、NG壞品自動分選功能,同時將相關生產信息、圖片本地存儲同時上傳MES系統,實現管控整線制程優率,輸出產品的一致性與安全性,助力企業打開機器視覺瑕疵檢測之“眼”,進一步向高精度、高效率、高品質的“智”造升級。
作為全球領先的機器視覺與智能裝備、AI解決方案核心供應商,同時也是我國首批鋰電行業機器視覺整線“出海”企業之一,易鴻智能憑借核心技術優勢與極具競爭力的“三駕馬車”戰略,成功合作特斯拉、寧德時代、正力能源、海辰儲能、捷威動力等知名鋰電頭部品牌,擁有眾多實際應用案例,榮獲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廣東省創新型企業等榮譽認可。
在“碳中和”藍圖及全球動力電池擴產新周期下,接下來,電池產業競逐將聚焦于生產效率、產品品質、智造工藝等維度的對抗。探索新能源產業鏈制造效率升級,將成為智能裝備企業的重要命題。易鴻智能以“機器視覺+AI能力平臺+智能裝備”市場打法與豐富的產品矩陣,不斷汲取新動能,適應新周期發展變化,在推動自身產品躍遷式升級的同時,全面助力客戶企業向“智”造轉型以及新能源電池技術的突破創新,高筑的企業競爭壁壘,將為其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