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新儲能新未來|下一個萬億級產業為何是新型儲能?

發布日期:2024-01-10  來源:南方網

核心提示:政策“東風”勁吹
 2024年伊始,佛山寶塘電網側獨立電池儲能站正式投入運行。這座剛剛建成的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的儲能電站,在我國首次實現了多條鋰電池儲能技術路線的“一站集成”。
 
  同時,廣東的新型儲能建設正在提速。2023年以來,瑞浦蘭鈞、孚能科技、埃克森新能源等15個投資50億元以上的新型儲能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廣東野心勃勃,錨定2027年新型儲能產業營收1萬億元總目標。2024年該產業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1月7日-8日,超過200位新型儲能企業高管相聚廣州,參加由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能源研究會指導,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政府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24中國儲能CEO大會暨第八屆國際儲能創新大賽預選賽,論道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
 
  政策“東風”勁吹
 
  過去幾年,新型儲能作為新能源發展的關鍵要素備受關注,各地相關政策持續加碼,讓儲能產業發展迎來強勁的“東風”。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全國層面強調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快完善政策體系。
 
  隨后全國各地也迎來儲能政策爆發期。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副研究員岳芬在儲能CEO大會上發布的《儲能產業年度回顧及趨勢展望》顯示,2023年,全國共有647項儲能相關政策發布,其中國家層面政策60項,這些政策為萬億級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在《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上,廣東提出錨定2027年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總目標。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在2023年全年共發布儲能相關政策108項。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成立的儲能相關企業4044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創新創業熱情高漲。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郭躍華現場介紹,廣東通過省級層面在儲能產品、儲能電站規劃、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等方面出臺多項配套支持政策,廣州、深圳等12個地級以上市出臺配套文件,全省形成“1+N+N”政策體系。
 
  此外,廣東成立了由省領導親自掛帥的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高位推動產業發展。
 
  政策“東風”吹暖了產業前景,讓不少企業感受到滿滿的發展活力。成立于2001年的廣州鵬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輝能源”),是國內最早涉足儲能電池的企業之一,也較早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鵬輝能源儲能與動力電池研究院產品總監閆龍龍表示,受益于政府的良好政策,公司可以較為順利地與頭部企業、政府項目進行合作,同時也帶來了效益的提升,目前鵬輝能源儲能電池的海內外出貨量穩步增長。
 
  政策支持是儲能行業發展的強大后盾,政策的節奏和力度往往意味著產業的成熟程度。隨著新型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的作用逐步顯現、應用場景逐步增加,中國工程院院士饒宏建議,要立足實際需求,各地能從規劃、全局優化、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設等方面出臺更多更好的政策,來推動儲能產業健康發展和規模化應用。
 
  上下游就在身邊
 
  新型儲能產業快速發展的直接驅動力,還在于上下游產業鏈的完備。
 
  廣東提出將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成為“制造業當家”戰略性支柱產業,其“底氣”主要依賴于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沉淀,許多儲能企業都是從消費電子領域轉型而來。
 
  同時,廣東還擁有比亞迪、億緯鋰能、鵬輝能源等行業內知名的儲能電池供應商以及上游配套的零部件供應商。
 
  儲能產業逐步實現“上下游就在身邊”的產業生態鏈。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表示,廣東省擁有良好的儲能產業基礎,已經建立起覆蓋儲能電池材料制備、電芯和電池封裝、儲能變流器、儲能系統集成和電池回收利用的儲能全產業鏈。
 
  完整的產業鏈條讓新型儲能產業規模得以快速擴張。數據顯示,2023年1-9月,廣東儲能產業營收已突破2890億元,同比增長7.3%。
 
  郭躍華介紹,廣東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呈現蓬勃發展態勢,2023年新型儲能新增裝機89萬千瓦,累計裝機規模達160萬千瓦。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出口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儲能產業的健康發展還離不開強有力的金融產業的支持。2022年全國新型儲能行業融資交易249筆,融資規模為494億元。廣東2022年融資數量為67筆,約占全國27%,融資金額達到135億元,同樣約占全國27%。
 
  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
 
  在全球能源轉型升級,新型儲能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就能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廣東正加快新型儲能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
 
  一方面,突出龍頭引領,突破共性關鍵技術難題。2023年年末,廣東新型儲能領域唯一一個國家創新中心——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儲能中心”)正式落戶廣州白云區。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席總裁陳建福接受南方網、粵學習記者采訪時表示,儲能中心的建設目的就是匯聚產業方面的優秀資源,解決行業面臨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題,打造一個開放共享的創新平臺。
 
  據悉,儲能中心由新型儲能產業應用側龍頭企業南方電網牽頭,聯合國家能源集團、南網儲能、億緯鋰能等13家新型儲能材料、芯片、電池、系統集成、投資運營等上下游龍頭企業,圍繞開展產業前沿及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等八大任務開展建設運營。
 
  另一方面,借助國家實驗室,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無縫銜接。2021年1月,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發起成立能源材料與器件創新工場(下稱“創新工場”),在實驗室能源材料領域相關團隊和公共技術平臺的支持下,為新能源行業提供技術服務。
 
  兩年多來,創新工場已匯聚了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家理事單位,部分企業還來到松山湖設立研發中心,新帶動了200多名工程師入駐松山湖,開放的研發資源讓科技成果轉化無縫銜接。
 
  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和裝備陸續研發,有助于提升生產效率和企業競爭力,也有利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此,陳建福也提到,新型儲能產業開展多方向儲能技術攻關將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AA深圳儲能展-底欄650<em></em>x290
 

 
 
[ 行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