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4S店,老司機瀟灑的走了進來,徑直的走向一臺車,不與迎賓的銷售有任何的眼神交流。
圍繞車身一圈,敲敲車門鋼板,摁摁發動機蓋,更專業的會從懷里掏出一塊吸鐵石來配合使用,轉身來到車門,開始撫摸整個車身,說道:“激光焊接,這才結實!”
開關車門,聲音厚重,可以滿意的點頭并抱有若有若無的微笑;若聲音清脆,眉緊鎖并搖頭,表情凝重的站在發動機前,用手慢慢從發動機罩上拂過,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手電,對著機艙暗處各種探照,對于能看見的線束和管道要用力扯扯拉拉,看看牢固不牢固。
最后,倚著車頭,沉默半分鐘后,隨著煙霧吐出一句話:“這車可以買,高級,安全!””
想必各大車廠已經紛紛暈倒在地,幾百人的工程師團隊夜以繼日的正面100%重疊剛性壁障碰撞、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障碰撞等各種實驗,全然抵不過老司機十分鐘的現場看車摸車鑒車評車…
其實老司機一定不知道,車身覆蓋件做的越薄,工藝越復雜,成本也就越高;老司機一定也不知道,激光焊接的優點是縮小焊點,降低焊接溫度,降低焊接成本,如果你愿意,鍋爐公司也可以用激光焊一個大鐵水壺給你。
老司機還不知道關門聲與結實無關,關門的“砰砰”聲是調出來的;老司機更不知道汽車被動安全起決定性因素的不是那幾根防撞梁,也不是那幾微米的車身覆蓋件的鋼板厚度,更不是聽關車門的聲音,而是整體的車架結構設計。
到底什么樣的汽車才算安全的汽車?
車輛的安全,和很多方面都有關系!這其中,有結構,有各種系統。很多朋友買車的時候,先看的是車的重量,并以此來判斷車輛的安全系數!其實是關系不大的,更為重要的是車身的結構!因為結構決定吸收的能量!
“德系鋼板厚,日系鋼板薄,所以德系車厚道!”這應該是很多人對于日系車的早期認知,其實歐美系的車輛近些年也偏輕!那是因為,車身機構越來越科學的原因!
車身鋼板只是車身裝飾件,鋼板薄厚不應該作為判斷一輛車是否安全的依據!
車身的作用,是在發生碰撞之后,通過變形,來吸收碰撞能量,而依靠車身來吸收的能量,遠比只依靠車身重量的效果要好的多!
早年間的奔馳、寶馬造的車都是符合鍵盤車神的標準,德國品質,車身堅硬,小剮小蹭根本沒痕跡,“吸能”這種忽悠理念更是不用,坦克怎么不需要緩沖區?
很多老司機看到車禍后一地的零件碎片就得出結論:車軟不安全,一撞就碎!
那我們先不聊汽車,依照小學物理知識和生活中的常識來構想,有一堵鋼筋混凝土墻,你敢抱著一個被子撞,因為你知道被子可以緩沖大量撞擊的能量,但,抱個鐵盆你還敢撞嗎?
64km/h的汽車偏斜對撞測試,因為知道汽車有吸能區域設計,所以不擔心;火車鋼板賊厚,車身特硬,也沒有采用任何吸能的設計,響當當鐵板一塊,這樣的測試誰敢做?
看一輛車子安全與否,是看在碰撞后駕駛艙是否有變形,人員能否安全逃生,不是撞完誰掉的零件少,誰不用修!汽車零件作為碰撞中的棄子,為了保護你而犧牲自己碎的跟餃子餡似的,被你們說成“皮薄不安全”,我想它們肯定挺傷心的……
即使這樣,老司機還是選擇他認為的很硬,很安全的汽車。這樣就是安全了么?可以高枕無憂的開車了么?如果沒有一個自我的安全意識也是白扯,比如安全帶的使用。因為需要憑自覺,很多人不系安全帶,沒有這個習慣!其實是非常不好的!
ABS是什么?即汽車防抱死系統。干嘛用的?防止車輪抱死,汽車的穩定性大大加強!
EBD是什么?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干嘛用的?汽車在制動的時候,每根軸所承受的負荷不同,EBD的作用就是,將這些不同的制動力平均分配,從而使得車身更加穩定!
ESP絕對算是汽車安全技術上的一項革命性技術!ESP,即電子車身穩定系統!說的籠統點,就是ESP綜合了ABS和TCS(牽引力控制)的作用,并添加了車身防側滑的功能!
ESP在車輛啟動時,是隨時待命的,如果車輛運動方向有偏差,ESP會監測到,并且馬上做出回應!會將車輛恢復到預期的軌道上運行?。ó斎?,ESP并不是萬能的,謹慎駕駛才是第一位的?。?/p>
現如今,ESP還并沒有普及到每輛車上,但是已經非常的接近了!如果選車時,車輛配有ESP,那么可以多加考慮!
另外開車走在路上,你要面對的不只是復雜的路況和指示不清還混雜著廣告的路牌,更讓人頭疼的,其實還是那些“我國特有的”交通亂狀。
有相當一部分駕駛者,根本不知道路安全為何物,在非機動車道一邊鳴笛一邊大踩油門的,遇到車流根本不知道減速,直到追尾前車才知道出事的,突然就變更車道的,這些你都能遇到。
你說要怎么預防吧?
有上面那些主動安全配置還好,可惜有些配置卻是豪車標配,平民無緣,所以還是要后裝設備,比如具有虛擬保險杠功能AutoBot S行車記錄儀,車規級ADAS算法加持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車道偏移預警和前車防碰撞預警功能,可以提前兩秒發現車輛異常,給車主更多的反應時間,能極大減少發生事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