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平米的屋頂光伏發電設備,僅10個月的累計發電量相當于3900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節能減排措施基本抵消了園區剩余碳排放。位于西安國際港務區的京東“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將率先建成我國物流行業首家“碳中和”示范園區。
位于西安國際港務區的京東“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于2019年投入使用,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智能物流中心之一,園區建筑面積近30萬平米,其日均處理訂單量超過50萬件。與傳統的物流產業園不同,這里處處可見綠色低碳的基礎設施和“黑科技”。
據悉,園區內所有屋頂都配備了容量為9MW的光伏發電設備,總計10萬平米的光伏屋頂占據了園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已開始并網發電,為園區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這些綠色電力白天可供園區辦公照明使用,夜間可為電動新能源車充電。
10萬平米的光伏屋頂,京東率先建設“碳中和”產業示范園區
數據顯示,僅今年1月-10月期間累計發電約8500MWh,相當于近4000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較火力發電可節省燃煤近2600噸,較采購市電減少碳排放量約5670噸。
與“燈火通明”的傳統物流倉庫不同,“亞洲一號”的自動化立體倉庫全部實現“黑燈瞎火”的作業模式。據測試,平均1分鐘,智能設備通過“黑燈作業”可以省電2283度,相當于一戶普通家庭一年半的用電量。
“我們的屋頂光伏系統已經能充分滿足自身用電需求,園區1-10月共使用827萬度電力,其中有350萬度來自屋面光伏發電設施,可再生電力占比高達42.2%。目前我們還在建設一套分布式鋰電池儲能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幫我們實現電力平滑和調節,在用電高峰時能緩解對電網系統的沖擊,把園區可再生電的比例提高到45%左右。”京東西安亞洲一號產業園碳中和項目工程師李沐介紹說,通過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亞洲一號”日間使用光伏電力滿足園區用電需求,余量返送至當地電網,夜間使用網電,未來還可能會參與可再生電的市場化交易。
圖片來源:京東
下一步,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西安京東“亞洲一號”將光儲微網系統與智慧能效管理平臺相結合,實現水、電等能耗與碳排放量的數字化和可視化。通過打造“綠色基礎設施+減碳技術創新”雙核動力,在“倉儲、運算、包裝、運輸”等環節持續釋放巨大的減碳效能。
據了解,目前京東已經完成第一批12座智能產業園的光伏發電系統安裝。預計至今年年底京東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能力預計可建成100兆瓦,年發電量可供5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預計用3年的時間,京東將搭建起1000兆瓦的光伏發電能力,能夠為85%的京東智能產業園提供綠色能源。
除了西安智能倉外,京東在全國已建成和籌建、在建的48座“亞洲一號”智能園區和上千座倉庫,將逐步推廣以光伏發電為主的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