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受今年能源成本飆升的刺激,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正在就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達成長期協議,以鎖定更便宜的供應。歐洲購買太陽能和風電的公司協議已經上升了70%。這是因為天然氣和煤炭成本的上漲推高了電力賬單,在動蕩的市場中保持價格穩定的承諾,加上實現綠色目標的需要,使得可再生能源比化石燃料更具有競爭優勢。

隨著疫情后經濟的重新開放,歐洲正面臨能源危機,在供應跟不上的時候刺激需求。今年,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飆升,促使從化學品制造商巴斯夫SE到化肥生產商CF Industries Holdings Inc.等工業巨頭放慢甚至停止生產。這場危機似乎將持續下去——就在最近一周,德國和法國電價達到了新的紀錄。
不斷增長的需求推動了購電協議的成本。今年第三季度的風能和太陽能交易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了約7%,這一數據分析了來自歐洲91個可再生能源項目的204個報價。但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的增長仍遠低于在現貨市場購買的公司所經歷的水平。今年,德國的電價上漲了三倍多,法國的電價上漲了四倍多,交易員預計市場的劇烈波動將繼續。
長期以來,亞馬遜、Alphabet公司的谷歌等科技巨頭一直在推動企業購電交易的需求,它們需要大量的可再生電力來維持數據中心的運行,同時實現綠色目標。今年,這類協議吸引了更多的公司,特別是在歐洲,因為在日益電氣化的世界中,企業尋求長期對沖能源價格波動。其中,巴斯夫在歐洲達成了一系列清潔能源協議,而農業巨頭嘉吉公司(Cargill Inc.)同意從荷蘭一家風力發電廠購買電力。金佰利克拉克公司,KeleNeX組織和好奇尿布的制造商,決定購買來自英國風電場的電力,以滿足80%的電力需求。
企業PPA協議需要數月的談判,而歐洲今年冬天持續的高能源價格可能也有助于推動明年一系列此類協議。法國能源巨頭Engie SA可再生能源部門負責人保羅·阿爾米蘭特(Paulo Almirante)表示,需求正在加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環保意識的提高,但也反映了希望規避電價飆升的風險。他說:“公司現在正全力進軍綠色電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