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項目建設現場。嘉峪關日報記者 雷昉諭 攝
冬日的雄關,寒意凜然。但我市嘉西光伏產業園內卻是一片鏖戰正酣的建設場面,正在建設的正泰光伏發電二期70MW光儲一體化發電項目現場,機器轟鳴,工人來來往往,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這個曾經終年被“毒辣”的日光照射人跡罕至的戈壁荒灘,如今華麗轉身,正在邁向綠色能源的“陽光之路”,開啟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眾所周知,光伏產業是以技術為支撐的前沿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而戈壁無遮無攔的陽光是巨大的優勢資源。作為全省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我市充分利用光照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配套能力較強、電力資源富集等具備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比較優勢,搶抓發展機遇,把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經濟質量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全省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光伏發電產業已成為嘉峪關市的新興優勢產業。
“早在2016年,正泰嘉峪關一期30MW地面電站就已并網發電,與雄關并肩已逾5載。此次采用的光儲一體建設方案,更能助力嘉峪關走出一條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提及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經理王忠如數家珍。
作為正泰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在我市投資建設的首個光伏發電項目,正泰人并不沾沾自喜、裹足不前,隨著一期30MW地面電站并網發電,正泰嘉峪關二期70MW光儲一體化發電項目建設的帷幕又于2021年全面開啟,一排排簇新的光伏組件將與古老而厚重的關城發起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王忠告訴記者,該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900畝,由正泰新能源提供光伏組件以及工程總包服務,其中光伏組件選用正泰自主研發生產的ASTRO系列540Wp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整個光伏系統在 25 年運營周期中可實現35.08億度的總發電量。
記者了解到,作為年平均發電量約1.4億度電的大型光儲項目,嘉峪關二期70MW光儲一體化發電項目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相當于每年節約標煤約4.3萬噸,相應每年可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其中減少二氧化碳約14萬噸、二氧化硫約4211噸、氮氧化物約2105噸,對改善大氣環境、節約淡水資源、促進甘肅能源結構優化有著積極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儲能作為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可以在電力能源“發、輸、變、配、用”多個環節提供時間或空間維度上的功率、能量響應與支撐。該項目采用光儲一體建設方案,儲能系統與光伏電站聯合運行,將改善系統的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平衡水平,增強穩定性,實現平滑出力波動、提升消納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
走進正泰光伏發電二期70MW光儲一體化發電項目建設工地,技術工人正加緊安裝光伏發電組件。記者看到數千畝的光伏板在昔日沉寂荒涼的戈壁灘上整齊擺列,從晨光熹微到夕陽西下,數千畝光伏海洋汲取著這片土地的一縷縷陽光。
“雖然項目建設難度大,但進展十分迅速,”王忠向記者介紹道。截至目前,光伏區基礎開挖、支架基礎澆筑已全部完成,支架安裝68MW,組件安裝6MW,升壓站110KV設備已就位,SVG室改造已完成,35KV配電室改造完成。新增儲能系統基礎施工已完成。
未來,這里生產出的清潔能源將穿過高山峻嶺、城市鄉村,變身為你我家里一度度清潔的電。項目全部建成后,必將助力嘉峪關新能源建設,為優化能源布局、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嘉峪關日報記者 朱玲 毛富
嘉峪關日報記者 朱玲 毛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