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低峰時蓄電,高峰時放電,既節約用電成本,又不怕停電帶來損失——這不僅是許多企業的夢想,也能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貢獻。
這個夢想背后,需要強大的儲能系統支撐。昨日記者從新津區獲悉,該區目前正在進行一項試驗和示范,在天府農博園2號館部署1套儲能系統,可以在電力低峰時蓄電、高峰時放電,實現不間斷供電保障。

數字技術加持
智能配置儲能系統
“這套系統總標稱儲電量1MWh(兆瓦時),相當于一個大的充電寶。當它充滿了電開始使用后,如果用電設備的額定功率是1000千瓦,那么可以用1個小時;如果用電設備的額定功率是100千瓦,則可以用10個小時。”該系統的集成商、眾信通用公司副總經理夏發萬介紹,安裝了這套系統后,可以保障天府農博主展館在舉辦大型活動時穩定供電的需求。
記者從新津區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獲悉,該系統是由園區企業眾信通用、格力鈦新能源等企業合作完成的。其中,四川眾信通用電力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和銷售變壓器、高低壓開關設備、配電和電器控制設備等產品的企業。成都格力鈦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的鈦酸鐵鋰電池具有快充快放、長壽命等特點,是儲能電池的良好選擇。
此前,眾信通用通過與園區企業安睿智達(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發了智能電網和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平臺,具有智能配電和配電設備管理等功能。這次與格力鈦的合作,是利用眾信通用的數據監測技術以及電力配置優化方案和格力鈦集裝箱式儲能系統結合,進而實現用電峰谷期電力的時空轉換。通過數字技術的加持,使儲能系統的配置更為科學合理。
抓住“雙碳”機遇
在新領域拓展儲能業務
夏發萬介紹,項目在天府農博主展館“試驗”成功后,將應用于一些對用電穩定性要求高、需要降低用電成本的企業。“目前我們已經通過大數據平臺記錄企業的用電數據,監測企業用電負荷的波形,通過長時間的比對,進而能夠合理地為企業配置儲能容量。”夏發萬說,“許多企業有這種要求,技術成熟后,將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會用上這種不間斷電源。”
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鄭紅表示,在實現“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儲能行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近期,園區企業格力鈦新能源在四川涼山州、甘孜州、阿壩州等高海拔地區建設了一批通訊基站儲能系統,作為備用電源可應對高海拔、超低溫地區基站供電不足、意外斷電等情況,保障通信基站安全工作和通訊暢通。如今,園區相關企業又一起開展合作,在新領域拓展儲能業務,這既是園區企業跨界融合的一次嘗試,又在儲能行業具有示范引領作用,對于儲能系統的市場化推廣、為更多企業機構提供服務有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