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的海上風力發電量超過了過去5年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發電總和。
來自中國國家能源局的數據表明,2021年海上風電量接近170億瓦。這種快速的增量意味著,中國目前擁有全球近一半的海上風電能,在全球540億瓦的總風力發電量中占到260億瓦。
中國中央電視臺在介紹這些數據時表示,如果將所有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計算在內,中國2021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產能高達1.01億瓦。相比之下,西班牙2020年的總發電能力約為1.1億瓦。
氣候網站——碳簡報的副主編西蒙·埃文斯(Simon Evans)在推特上發帖,展示了,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所取得的成就。
埃文斯指出,中國的風里發電能已經超越英國。此前英國海上風力發電為世界第一,發電量為100億瓦。而美國只有兩個小型海上風力發電場,總容量為0.042億瓦。中國有望在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標。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承諾,中國將在2060年實現凈零排放。
但隨著中國的人均電力需求日漸趕上歐洲國家,能源轉型未來還存在重大障礙。氣候智庫安博(Ember)分析顯示,從2017年到2021年,中國的電力需求增長了28%,比2021年印度整個電網的需求增長還要多。然而,中國仍有84%的能源來自化石燃料。中國目前運營的燃煤電廠有1082座,并計劃增加更多燃料電廠。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25年,中國的燃煤發電能力將達到1230億千瓦,超過美國2020年的總發電量。
安博亞洲高級電力政策分析師楊慕義解釋了這一情況:“中國的電力悖論本質上反映了一個事實,即其電力轉型過程正處于‘用能增加’階段,在這個階段,清潔能源和煤炭能源都在增量,但清潔能源的增量速度要快得多。結果是,盡管煤電發電量在增加,但其在發電組合中的比例相對下降。”
楊補充說:“中國的電力將逐步過渡到下一個階段,即煤電總量下降,這對實現國家的氣候承諾至關重要。這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要求中國采取一切可能的辦法來實現電力供應的脫碳。”
另一方面,安博的全球負責人大衛瓊斯表示,2021年全球人口最多國家(中國)的能源使用情況喜憂參半。瓊斯表示:“隨著中國房地產資產繁榮放緩,鋼鐵和水泥需求大幅下降,2021年下半年的情況與上半年完全不同。”
總的來說,2021年中國的電力需求比前一年增長了8%。瓊斯解釋說,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表現出色,但核能、天然氣和水電發電表現不佳,煤炭發電填補了這一缺口,并保持了68%的市場份額。不過,中國的電力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當前中國的人均用電量仍不到美國的一半。
但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因為中國正在接受其經濟的電氣化。去年,中國購買了330萬輛電動汽車,比2020年增長了近三倍,使中國成為電動汽車普及的世界領先者。推動從工業、農業到供暖、交通等所有領域的電氣化,是中國五年計劃的一個關鍵因素。這是因為電氣化是減少空氣污染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
瓊斯說:“是的,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是一把雙刃劍,因為一些電力將被浪費,這意味著必須迅速增加發電量。但另一方面,中國正在真正邁向電力的未來。中國不斷增加電力需求恰恰表明其正在領導世界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