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過年,160千伏安、80千伏安的變壓器經常燒,每年春節最少燒壞十來臺。一家開了碾米機,其他人家的電器就啟動不了……”近日,談起往年春節用電,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集團藤縣供電公司總工程師謝寶威說。
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集團藤縣供電公司輸變電所黨員突擊隊開展零點作業,對110千伏藤城變電站35千伏城北線接線方式進行調整,保障人民群眾春節用電需求。黃瑜攝
在他與眾多原廣西水利電業集團職工看來,2019年8月廣西新電力集團成立以來,藤縣的供電事業改革發展步伐之大前所未有,已換了一番新天地。

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集團藤縣供電公司輸變電所黨員突擊隊開展零點作業,對110千伏藤城變電站35千伏城北線接線方式進行調整,保障人民群眾春節用電需求。黃瑜攝
從“縫縫補補又一年”到“家家碾米好過年”,兩年多來,供電事業改革發展讓廣西藤縣悄然發生了巨大變化。
資金足了,15億元投資使農網“脫胎換骨”
1月20日下午,藤縣和平鎮,這里是“中國粉葛之鄉”。
路旁的一個鐵皮廠房里,一輛藍色的四輪拖拉機農用車正在卸貨。一車新鮮飽滿的葛根隨著突突的馬達聲傾瀉到地上,它們是整個生產流程里的原材料。這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葛根茶“生產車間”節前仍在不懈運轉,清洗—切片—成丁—烘干,一應俱全。
卸好了葛根,和平鎮居民李茂柱下車介紹,“三四年前,電根本不夠用,我這里一年要燒壞四五臺電機。一年也總得停個十次八次電,什么時候停電也不知道。有一年我養了幾塘羅氏蝦,停電燒壞了馬達,不能及時供氧,幾十萬元就這么沒了。”
李茂柱所描述的是多年前主電網和地方電網各占廣西“半壁江山”時所發生的事情,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地方電網覆蓋地區,群眾用電“老大難”問題日益凸顯。
改革東風吹活一池春水。讓李茂柱擔心的用電難題在2019年廣西新電力集團成立后迅速得到了解決。
短短一年時間,廣西電網公司在廣西新電力集團投入120億元資金、3萬余人,大力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原廣西水利電業集團業務范疇內的40個縣(市、區)掀起農網改造建設新高潮,建成投產2萬余個電網項目,處處都是一派如火如荼熱火朝天的景象。“2019年8月,我們進入農網改造高峰期,十幾號人負責收資、分析、規劃、確定項目,連續兩天一夜,三十多個小時不睡覺。這種日子一個月要有兩三次。”廣西新電力集團藤縣供電公司輸變電管理所副經理黃仁珍說。
這期間,藤縣供電公司在短短兩年半時間就拿到了電網建設投資15.33億元,相當于過去18年投資總和的1.4倍。這些資金讓藤縣的農村電網架構“脫胎換骨”、煥然一新,戶均配變容量指標優于國家標準,達到2.035千伏安/戶,中壓戶均年停電時間從三年前超過150小時大幅下降到如今的31.59小時,其中多數停電時間來自設備更新換代的有計劃停電。居民滿意度大幅提升,95598熱線投訴同比下降33.22%,創下歷史最好成績。
用電足了,今年過個“亮堂年”
李茂柱的“生產車間”所在范圍,原來只有一臺125千伏安的變壓器支撐,改造后新增200千伏安、80千伏安變壓器各一臺,極大地消除了原本的變壓器過載問題,“這兩年來沒再燒過電機,已經不再擔心了。”
同樣的事例還發生在太平鎮的藤縣萃香食品廠,這是一家以生產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藤縣太平米餅”聞名的小企業,獲得過“梧州工匠”榮譽稱號的老板黃自杰說,“我們這個企業年產值2000萬元左右,80千瓦的滅菌機天天轉,現在電壓穩定,一點事都沒有。以前經常停電,我還買了兩臺發電機備用。發電機都放在那里,幾年沒有用過了。現在的供電質量比以前好幾倍,我很放心。”
“以前村里用電飯煲煮飯都不熟,主要是電壓不夠,空調也啟動不了,燒一壺水,半小時才開,晚上點的電燈像螢火蟲一樣微弱,一點也不亮。現在好了,今年繼續過個明亮的新年。”佛子村村民唐達飛笑說。
一個個平常的場景、一點點微小的努力、一個個踏實盡責的身影,疊加在一起,涓滴細流形成了強大合力,匯聚成了磅礴的電能長河,讓一臺臺碾米機、滅菌機、烘干機等大功率設備運轉起來,一個個家庭明亮起來,讓藤縣人民過上一個亮堂年。這張小城“世相圖”,折射出廣西新電力集團改革發展的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