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神木市地處黃土高原,光照時間長、地域遼闊,近年來該市錨定“雙碳”目標,把新能源作為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和培育新支柱產業的關鍵,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區和南部閑置土地,大力推進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擺脫對傳統能源的過度依賴,讓新型能源產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光”彩奪目 光伏發電每年可達4.2億度
神木市錦界鎮光伏發電園區里,一排排晶硅板整齊地排列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將太陽能源源不斷地轉化成電能。該園區總占地約1萬畝,總裝機容量達300兆瓦,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27億元。目前,光伏園區平均每天可發電115萬度,每年發電量可達4.2億度。
光伏發電的太陽能電池板,安全可靠、無噪聲、無污染排放,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清潔能源。神木市晶元控股集團新能源事業部主管李強介紹,園區每年可減少CO?排放量約為34.91萬噸,減少煙塵11.42萬噸,減少SO?排放量約1.26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0.63萬噸。同時園區還將循環化改造、采煤沉陷區治理、種養殖等結合起來,緊緊圍繞生態修復、土地整治與“灌草新”生態屏障融合實施,進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助力推進“雙碳”目標,實現多種產業融合發展。

迎“風”招展 風力發電穩定持續
在陜西華電高家堡鎮風力發電場,一座座大型風力發電機矗立在群山之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在火力發電占主導地位的今天,風電項目的建成,為神木市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路徑,華電風電場、國華風電場的投入運營,將山中清風變成源源不斷的電能,填補了神木市無風電項目的空白,推動著神木的新能源發展向前邁進。
其中,于2016年6月建成投產的陜西華電高家堡一期99兆瓦風電場,2020年12月建成投產高家堡二、三期140兆瓦風電場,目前已完成投資18億元,已累計完成發電量10.6億度。“單臺風力發電機組在額定風速9米/秒以上,轉一圈大概可發電3.7度,每小時發電2500度,每天大概能發電6萬度。”陜西華電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榆神片區副主任車蓉飛介紹。
近年來,借助風電、光伏大發展的東風,神木市吸引了眾多能源巨頭落地建設新能源項目,新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中雞、錦界、高家堡、西溝等光伏、風電項目都已實現并網發電,“風光無限”的新能源產業正成為神木市發展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截至目前,神木市共有批復新能源總裝機容量2140兆瓦,建成并網總裝機容量1720兆瓦(不含榆神工業園區),2021年新取得建設指標3400MW,項目均在持續推動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