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停車樓的樓頂,一排排太陽能發電板面朝天空曬著太陽;而在發電板四周,一道道常綠灌木仿佛又組成了龐大的“迷宮”;到了春天,四周的桃樹競相開花,屋頂便如同一座被精心打理的花園,默默迎送著來往機場的旅客們。在北京大興機場,機場停車樓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于近期順利投用,在為停車樓提供綠色能源的同時,更實現了光伏與屋面景觀綠化的完美結合。

停車樓光伏發電“自發自用”
大興機場停車樓建筑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車位4228個。從停車樓規劃之初,大興機場就遵循“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的四型機場建設要求,將安全運營、綠色發展與創新創效深入到停車樓建設標準體系之中。
2018年9月,大興機場會同“驛停車”啟動了光伏發電項目的投建工作。該項目位于P1、P2兩幢停車樓屋頂,由23832塊光伏薄膜組件構成,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總裝機容量為2.8兆瓦,可以實現所發電量自發自用,多余電量送入當地配電網。380V的低壓接入,保證了系統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同時也降低了停車樓日常運營及維護的風險。

年均發電量達300余萬度
大興機場國際科技部業務經理康春華介紹,停車樓光伏發電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始終推進綠色理念在項目全壽命期中貫徹落實。
在保證裝機容量滿足機場綠建指標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優化綠植品種和種植株距,實現了光伏與屋面景觀綠化的完美結合,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光伏發電的效率。
在節能減排方面,該項目預計每年節約標準煤1080噸,減排二氧化碳3040噸,年均發電量可達300余萬度,約占停車樓全年用電量的17%,每年節省成本約200萬元。
在停車樓光伏項目建設中,大興機場也將環保節能的社會效益與降低能源成本的經濟效益相統一。據了解,停車樓光伏發電組件均采用0°傾角進行固定安裝,避免了產生眩光的風險,也便于之后的維護管理。

大興機場2028年前后將實現碳達峰
大興機場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要求,已組織開展專項研究,初步預測碳達峰時間為2028年前后。測算過程結合大興機場基礎設施現狀和二氧化碳排放核查結果,綜合考慮旅客增量、工程改擴建、能源新技術、節能管理措施等因素。在具體工作上,將增加供給側綠色能源占比、減少消費側能源消耗與碳排量、積極推進碳中和,做好節能降耗的“加減法”。
大興機場充分利用當地能源稟賦,通過地源熱泵、光伏發電、污水源熱泵等多種形式實現規劃可再生能源占總能耗比例16%以上。建成全球在機場領域最大的多能互補耦合式地源熱泵系統,供能面積達到257萬平方米。在停車樓、貨運區及飛行區側向跑道旁等區域建設太陽能光伏系統,總裝機容量約7兆瓦。
大興機場公共區管理部副總經理張健偉介紹,未來十年,大興機場將主動實施光伏建設項目,最終裝機容量達到48兆瓦,可以實現每年二氧化碳減排量3.6萬噸,碳減排力度達到30%。
大興機場停車樓光伏發電項目的順利投用,對落實國家碳中和戰略、民航機場領域和停車行業推進光伏系統建設以及可再生能源創新應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