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海螺水泥(38.190, -0.81, -2.08%)發布公告稱,2022年將投資50億元用于發展光伏電站、儲能項目等業務,實現下屬工廠光伏發電全覆蓋;預計到2022年底,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可達1GW,年發電能力10億度。

海螺水泥表示,上述投資計劃系在公司“十四五”經營發展戰略下制定的目標。而在實際動作上,公司早已邁出探索步伐。2021年8月,海螺水泥以4.43億元的對價,收購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在綠色轉型“棋局”中落下重要一子。
另一方面,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構筑起新的成本模式,綠色經濟和產業升級成為大勢所趨,減排降碳、布局新能源也成為水泥行業的必由之路。
大舉布局新能源,海螺水泥究竟看中了啥?“電”或許是最直白的答案。公司坦言,此前收購的海螺新能源主營光伏發電,可為水泥生產提供電力支持,將對公司主業發展起到輔助支撐作用;發展新能源業務有利于公司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新能源所具備的環保效益,也契合“碳達峰、碳中和”等要求,可助力公司乃至水泥行業的轉型升級。
今年1月,海螺新能源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5億元增至50億元,公司“押注”新能源雄心畢現。海螺水泥表示,目前公司光伏發電180MW,預計明年可達到700MW;將盡快實現光伏發電工廠全覆蓋,未來將持續提升新能源占比,在峰谷電差價大的地方建設儲能項目,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設風力發電項目。
此外,去年10月,海螺水泥還作為有限合伙人認繳出資16億元,與中建材私募基金及其他有限合伙人共同出資設立中建材新材料基金。而此次的50億元投資計劃,亦延續了海螺水泥“綠色轉型”的發展思路。公司表示,此舉可在落實“雙碳”戰略的同時,打造新的產業增長極。
探索經濟與環境雙贏之道,公司大股東海螺集團已“秀”出了成果。據悉,集團現已建成19個光伏電站、3個儲能電站、1個風力發電項目。2021年,實現光伏發電1.63億度,儲能2464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