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方面,堅持規劃引領,試點先行,充分利用壽光、昌邑、濱海鹽堿灘涂地資源,集中打造濰坊北部風光儲一體化示范基地,探索開展源網荷儲、多能互補一體化試點。科學布局陸上風電,有序推進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加快平價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到2025年,力爭風電裝機容量290萬千瓦以上。
光伏方面,秉承“應建盡建”原則,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鼓勵采用農光互補、漁光互補、鹽光互補、生態治理等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光伏+”集中式電站。以北部鹽堿灘涂地資源為重點,重點打造千萬千瓦級風光儲一體化基地。依托近海海域資源,采用漁光互補、多能互補等模式,推動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開發建設和漂浮式海上光伏示范。加快推進整縣(市、區)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推進工業廠房、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等屋頂光伏建設,優先發展“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分布式光伏。到“十四五”末,50%以上的試點縣(市、區)達到國家規定試點標準,即黨政機關建筑、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農村居民屋頂總面積安裝光伏發電比例分別不低于50%、40%、30%、20%。開展“百鄉千村”綠色能源發展示范,努力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工程。到2025年,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
生物質能及其他方面,統籌推進生物質能、光熱能、地熱能、核能等清潔能源多元化發展。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科學布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依托生物質資源優勢,有序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建設,鼓勵大型燃煤機組耦合生物質項目建設。積極推廣生物質非電利用,集中打造生物質成型燃料收集、加工和銷售基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廣農村沼氣利用。積極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實現地熱能和集中供熱有機結合。穩妥開展核能小堆的選址,適時啟動示范工程建設。堅持太陽能光熱利用并重,不斷擴大太陽能利用規模。到2025年,全市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力爭實現30萬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