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時30分,隨著鄯善(吐哈)750千伏變電站1號主變壓器充電成功,2022年新疆首個超高壓電網建設工程——鄯善(吐哈)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鄯善(吐哈)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投運打通了鄯善、十三間房地區新能源送出通道,鄯善地區新能源接納能力從30萬千瓦提升至200萬千瓦,新能源送出受阻問題得到全面解決,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有了堅實基礎,同時,新疆外送通道電力輸送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該工程位于吐魯番市鄯善縣,工程動態投資7.37億元,于2019年8月開工建設;本期安裝2組150萬千伏安主變壓器,建設4回750千伏出線間隔;12回220千伏出線間隔;線路長度17.841千米,鐵塔共計42基。
鄯善縣煤炭富集,具備開發大型火電的條件。同時該地區太陽能(8.660, -0.10, -1.14%)、風能資源豐富,目前,共有新能源場站23座,總裝機容量872兆瓦,其中光伏480兆瓦,風力發電392兆瓦。但鄯善地區現階段與東疆750千伏主網架聯系較弱,新能源棄風、棄光問題凸顯。加之蘭新二線電氣化鐵路在吐魯番至哈密之間有 11 座牽引站,薄弱的網架致使鐵路供電可靠性不高。
自2019年工程建設以來,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主動擔當作為,加強與各地州政府聯動,協調解決項目前期問題,合理調配人員、物資,強化過程管控,組織各參建單位積極應對工期緊、任務重、疫情防控等多重挑戰,全力確保工程優質高效完成建設任務。
據悉,該工程是新疆主網中首個三維設計示范應用工程。三維設計是落實國家電網公司“數字國網”建設總體要求的重要舉措,它能夠實現工程數據信息在工程建設運行全壽命周期內“一次錄入、共享共用”。該技術的應用讓各專業同時開展設計工作,有效校驗帶電部分及接地部分之間的安全距離,避免了不同設備之間基礎碰撞等問題;同時,還將標準工藝、質量通病等文件嵌入設備模型中指導現場施工,有效提升工程管理質效。
此外,該工程還是首批采用水消防系統的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相比傳統的泡沫式滅火裝置,水消防系統在滅火效率、消防處置能力、環境保護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在節約成本的同時還保障了電網的運行安全。
受沙塵天氣及高腐蝕性土質的影響,為提高工程長期安全運行可靠性,建設中對站區配電裝置的選型和布置方式進行了優化,同時還采取了一系列防腐蝕措施。
“為了更好應對風沙天氣,工程的750千伏罐式斷路器、避雷器均采用復合絕緣材料的高壓套管。這種套管具有重量輕、強度高、抗風性好的特點。全站精密元器件的柜體也按照IP65抗風沙等級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同時,為了應對站址區域強腐蝕性環境,在基礎施工中,我們采用了在抗硫酸鹽水泥中摻加鋼筋阻銹劑及對鋼筋進行熱浸鍍鋅的方式增加基礎的防腐蝕性能,還對全站基礎及鋼結構表面分別涂刷了環氧瀝青涂層和919涂料來增強防腐效能。”國網新疆建設分公司第一項目管理部項目現場管控專責甘星表示。
工程還有4處跨越電氣化鐵路,為不影響鐵路運行,工程采取插空施工方式進行,歷時18天完成作業。
“過程中我們組織施工單位人員與鐵路調度人員對接,及時掌握列車時刻表錯時施工,在列車通過前暫停作業,待列車通過后繼續開展作業。同時,在作業過程中對各錨固點逐個檢查,確保錨固措施到位,為電氣化鐵路安全運行提供可靠保證。”國網新疆建設分公司第一項目管理部項目現場管控專責謝文表示。
該工程還是首個設備加載“一鍵順控”技術的750千伏變電站工程,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變電站倒閘操作由“人工逐項操作”向“計算機遠程自動操作”轉變。
“傳統的變電站人工倒閘操作每步都需要運維人員到現場執行和確認,不僅局限性大、操作量多,還可能存在運維人員誤入間隔、誤動設備的風險。而‘一鍵順控’技術是通過應用自動控制、狀態識別等智能技術手段,將繁雜、重復、易誤的傳統人工倒閘操作模式轉變成既定流程的遠程一鍵操作。”國網新疆超高壓分公司750千伏鄯善變電站站長譚曉艷說。

鄯善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全景圖。甘星攝鄯善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全景圖。甘星攝

3月23日在鄯善75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現場,作業人員正在開展絕緣子串安裝工作。謝偉攝

鄯善750千伏輸變電工程跨越電氣化鐵路。謝文攝鄯善750千伏輸變電工程跨越電氣化鐵路。謝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