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已被列為國家重點任務之一,中國已向世界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提升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的占比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步。

但清潔能源發電在當前技術下并不穩定,利用率受到制約。想要利用更多的清潔能源,需要電力系統加快數字化轉型,通過精細化的電力數字化管理,實現用電的精準預測、靈活調配、總量均衡、智能管理,在保障供電穩定的基礎上實現清潔能源發電和用電效率最大化。未來,隨著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將有效帶動相關配套服務產業的加速發展。
近幾年,國家對電力行業保持著大規模投資,隨著電網數字化轉型建設的全面推開,電力信息化投資快速增長。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引下,需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速電網數字化進程。電力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撐,總投資增加必然帶來配套新建信息化系統建設以及存量信息化系統的升級改造,隨著電網數字化轉型建設的全面推開,勢必將帶動電力信息化投資的快速增長。
2022年3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近日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要加快電力系統數字化升級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迭代發展,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推動電網主動適應大規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廣的分布式能源發展。該規劃將創造巨大投資需求,推動電力信息化行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但是隨著我國分布式能源的推進和落地,與之配套的微電網將在能源格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微電網要與大電網形成兼容互補的關系,必須實現自平衡、弱連接、輕控制、大備用。在業內人士看來,定位的提升將成為微電網市場升溫的“助燃劑”。

更適應分布式能源發展趨勢
微電網是指由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能量轉換裝置、負荷、監控和保護裝置等組成的小型發配電系統。微電網有助于促進分布式電源與可再生能源消納,實現對負荷多樣供給,是實現主動式配電網的一種形式。隨著新能源成本和儲能成本不斷下降,微電網的經濟性已經略有顯現,市場已經進入了商業化應用的階段。
業內人士指出,《規劃》指明了集中式能源向分布式能源轉型的方向。雖然短期內以大電網為主的格局很難改變,但是隨著我國分布式能源的推進和落地,與之配套的微電網將在能源格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隨著微電網在能源格局中定位的提升,行業標準的陸續出臺,微電網的發展將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收支平衡。
與大電網形成兼容互補關系
從技術角度來看,未來,微電網將是電網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隨著越來越多的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傳統配電網的結構也將發生變化。換個角度來看,微電網可以看作是大電網的一個可控負荷,實現發電、儲電、自用電以及與外部配電網交互電量的優化控制。
未來的電網模式應該是大電網與微電網的結合體,大電網的架構是微電網發展的前提條件,而微電網具備接納清潔能源、調節能力超強的特征,能夠為大電網提供補充。電網的控制模式將更開放多元,有利于大幅提高電網的系統效率。
在市場中不斷完善
與政策屢屢加碼支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場對于微電網的投資卻不溫不火。
微電網的提出旨在實現分布式電源的靈活、高效應用,解決數量龐大、形式多樣的分布式電源并網問題。但現在分布式能源落地碰到了三個“硬釘子”:配電價格機制尚未理順、輔助服務權責仍不明確、綠電消費認證機制不通。
當前,微電網的規劃設計還沒有形成較為細致的國家標準和操作流程。對于分布式能源部署來說,也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完善。對于項目審批而言,手續流程還有待簡化。
隨著電力系統的智能化,電力系統的數字化不可避免。在市場化過程中,微電網將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推動智能電網運營商、能源產業價值鏈整合商、能源生態系統服務商的戰略轉型,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進一步促進能源行業低碳清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