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4位科學家殺入百萬億市場,華為剛剛投資

發布日期:2022-04-11  來源:中國儲能網

核心提示:近日,鈉離子電池創業公司中科海鈉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華為旗下哈勃投資、海松資本、聚合資本等頭部機構。同時,公司注冊資本
 近日,鈉離子電池創業公司中科海鈉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華為旗下哈勃投資、海松資本、聚合資本等頭部機構。同時,公司注冊資本增至約3095萬元。
 
中科海鈉成立于2017年,由中科院物理所陳立泉院士等4位創始人創辦,依托物理所鈉離子電池技術,是國內首家專注于鈉離子電池開發與制造的企業。
 
過去一年,隨著寧德時代的入局、國家的政策激勵,使得橫空出世的鈉離子電池成為最大的熱點之一、資本的“新寵”。
 
新賽道中,有著中科院背景的中科海鈉作為一家典型的科學家創業公司,迅速獲得資本的追逐,梧桐樹資本、中科創星和國科嘉和紛紛把其當成優質投資標的。
 
據國科大的一位教授透露,有多家機構的投資人曾拜托他引薦中科海鈉高管,希望能夠投進去。中科海鈉已成為鈉離子電池賽道炙手可熱的投資項目。投資人紛紛表示“已投不進去”。
 
“中國鋰電池之父”陳立泉院士曾表示,全世界的電能都用鋰離子電池儲存根本不夠,鈉離子電池是新電池首選。
 
鈉離子電池具有易制造、長壽命、寬溫區、高倍率的優勢,可實現低成本和高安全,將替代鉛酸電池市場,和鋰離子電池形成互補,在儲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光大證券預計,2025年國內鈉離子電池潛在應用場景的需求量為123GWh,以磷酸鐵鋰電池價格計量,對應537億元左右的市場空間。
 
 
 
中科海鈉科學家創業團隊捕捉到了鈉離子電池商業化的機遇,率先切入鉛酸電池替代市場,再利用鈉離子電池的獨特優勢,進入百萬億級儲能市場,走在了鈉離子電池產業化最前沿,也讓中國有機會獲得鈉離子電池產業發展的主導權。
 
創業邦日前獨家采訪到中科海鈉CEO唐堃,他更加關注的是,目前碳酸鋰價格處于歷史高位,如果價格降到低位時,鈉離子電池低成本的核心競爭力是否還在?作為創業公司,如何穿越周期?
 
科學家創業如何做平衡
 
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鋰被稱為“白色石油”。然而中國鋰資源有限,80%的鋰依賴進口。事實上鋰并不是一種豐富的資源,在地殼中的含量只有0.0065%,而且鋰資源分布不均勻,70%的鋰分布在南美洲地區。
 
早在2011年,陳立泉院士與同在中科院物理所任職的胡勇勝一直在思索,能不能發展一種不依賴進口資源的新型二次電池。中國鈉的儲量豐富,分布廣泛,成了最優選擇。
 
當業內還在聚焦鋰離子電池時,他們將目光投向了相對冷門的鈉離子電池技術。
 
2015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中科院物理所強調,科技創新要面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頂天立地”上下功夫。所謂“頂天”,就是以原始創新研發高精尖技術,推動“雙創”向更高層次躍升;“立地”,就是依托“雙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就在這一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并實施,要求提取技術轉讓取得的凈收入、或技術入股作價的不低于50%來獎勵科研人員。
 
2016年,中科院物理所的鈉離子電池完成中試試驗,產品商業化似乎已經到了臨門一腳的階段。
 
創業的時機來了。
 
國科嘉和是中科海鈉的天使輪投資人,隸屬于中科院體系,對科學家創業的優缺點了如指掌。他們投資中科海鈉的前提條件是,必須找一個擁有產業背景的人全職做公司CEO。
 
彼時,陳立泉院士、胡勇勝和李泓三人均在中科院物理所任職,不可能全職去做企業,他們商量后決定,在中科院物理所畢業的學生中,尋找一位信任度高,而且具有企業管理經驗的人擔任中科海鈉的CEO。
 
陳立泉院士率先想到了在他課題組里的學生唐堃。在他們看來,在中科院物理所的畢業生里面去找更加靠譜,科學家創業前期的信任度非常重要,團隊要統一思想,靠著一股信任感和凝聚力往前沖,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感覺尤為重要。
 
2016年的那一天,成為唐堃人生的重要轉折。
 
陳立泉院士的一通電話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他特意帶著胡勇勝和李泓請唐堃吃了頓飯。
 
面對恩師對其加入創業團隊的邀約,唐堃表示愿意考慮一下。
 
對于已經三十而立的唐堃來說,放棄在神華研究院的央企穩定工作,轉而踏上充滿未知的創業之路,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決定。
 
陳立泉院士后來的一番話打消了唐堃的顧慮。“你不用擔心,物理所孵化了三四家創業公司,即使你在中科海鈉創業失敗了,還可以去別的企業繼續創業。”
 
唐堃認為創業確實是人生一個巨大的機會,最終決定加入中科海鈉擔任CEO。
 
科學家創業最難的一點就是在產業界能找到彼此信任的合伙人擔任CEO,這樣的團隊模式被投資人認為成功率更高。
 
唐堃表示,當前不少科學家創業團隊采用老師做董事長,其學生擔任CEO的模式。相比之下,中科海鈉由師兄弟分別擔任董事長和CEO的模式更接地氣。整個團隊人員都可以有話直說,互相之間都是平等合伙人的關系。
 
董事長胡勇勝主要負責公司的戰略方向,包括企業間合作、業務的布局方向,以及產品體系、技術手段等。
 
CEO唐堃則負責企業具體的運營細節,包括人事、產品等。
 
陳立泉院士擔任首席顧問,是公司的旗幟性人物。
 
李泓擔任公司監事。在研發鈉離子電池之余,他還同時做了固態電池、碳硅負極的研發,在產業化方面走得更早。
 
作為一家有著科學家理想主義氣質的創業公司,中科海鈉早期也走過彎路。科學家的思維,總希望把一個產品打造得非常完美,才拿到市場去驗證。事實證明,產品快速迭代才是整個商業邏輯的核心。
 
“我們也在做調整,很多競品60分、70分就敢推向市場,之后一個月迭代一次,通過快速迭代可以很快把落下的分數補上。”唐堃說。
 
事實上,科學家和企業家在企業實際運營時會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況。
 
此前,北大方正和聯想是科學家和企業家之爭的兩大代表事件。前者以科學家勝利而告終,而后者是以企業家的勝利為結局。
 
科學家創業的公司應該如何平衡?
 
唐堃眼中,在企業側,企業家與科學家需要一種平衡。科學家有閃光的地方,企業家從內心理解科學家成功要素的同時,也要認知這些要素如果毫無保留地轉移到運營企業方面,就會遇到問題。
 
理想的科學家創業模式要在運營層面發揮科學家的優勢,減少科學家由于過度關注細節造成對公司的影響,每個人要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是什么,最終用共同的認知去做出共同的判斷,而不是讓企業家的決策與科學家的決策產生沖突。
 
創業初期,唐堃曾與胡勇勝商量,兩個人在關鍵事項上必須有一個人做主。因此,盡管胡勇勝平時不參與具體運營,但在公司整體戰略方向上還是以他為主。唐堃團隊會把足夠多的信息給到胡勇勝,便于董事長做判斷。
 
如何穿越周期:
 
未來鋰價格下跌怎么辦?
 
“我們從來不是要取代鋰電池,而是做鋰電池的有益補充。”唐堃表示。
 
由于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低于鋰電池,因此,搭載鈉離子電池的車輛續航里程低于搭載鋰電池的車輛。
 
鈉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鈉離子電池主要應用在低速電動車、電動叉車、5G基站儲能、家庭儲能及大規模儲能等領域。
 
中國發展鈉離子電池有三大優勢:一是鈉的儲量豐富,不受資源和地域的限制,相比鋰離子電池有非常大的資源優勢。二是安全性高。在測試環節能夠做到不起火不爆炸,在運輸環節能降低電池運輸的安全風險。三是高低溫性能優異。數據顯示,在零下20°C低溫的環境下,鈉離子電池仍然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
 
作為CEO,唐堃更加關注鈉離子電池技術路線的可行性、未來的波動性、風險點以及是否有解決方案來應對風險。
 
尤其是目前碳酸鋰價格處于歷史高位,有市場消息傳出,碳酸鋰的現貨已嚴重緊缺,“根本沒有多余的庫存,有關系都拿不到貨”。
 
然而,如果碳酸鋰價格降到低位時,中科海鈉主打鈉離子電池低成本核心競爭力是不是還在?如何穿越周期?
 
碳酸鋰處于鋰電產業鏈的中游,主要用于生產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中的正極材料。目前1噸碳酸鋰的價格最高達到了50萬元,使得鋰電池成本很高;而作為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1噸碳酸鈉的價格只有2000元-3000元。
 
也就是說,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工藝相同,但具備使用廉價元素的成本優勢。
 
低成本,也是中科海鈉的核心競爭力。
 
但唐堃分析,碳酸鋰價格處于高位不是一個可持續的事情,需要穿越周期。盡管碳酸鋰的價格最高達到了50萬元,但早晚會降到10萬元,到那時,中科海鈉的產品側是否還有競爭力,能否抗住碳酸鋰的價格戰將成為重中之重。
 
至于如何穿越周期,唐堃給出的答案是打造底層能力,做好專利布局以及下一代材料的開發,運用團隊十余年積累的新材料體系,盡快打造出下一代產品,等到碳酸鋰價格在低位時,保證下一代鈉離子電池的競爭力比這一代更強。
 
如果說低成本是中科海鈉與鋰電池肉搏的殺手锏,那么,電動兩輪車市場就是中科海鈉施展殺手锏的重要場景。
 
目前國內電動兩輪車普遍以鉛酸電池為主,新國標明確規定整車重量不得超過55kg,而整車減重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把鉛酸電池替換成鋰電池。新國標對于整車重量的要求,正在加速鉛酸電池向鋰電池等儲能電池的替換,而替換鉛酸電池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不過,鉛酸電池替代市場非常重視低成本,目前的電動兩輪車、三輪車如果做電池鋰電化的替代,價格會貴500-1000元,然而買電動車的人對價格很敏感,如果國家沒有強制要求,兩輪、三輪電動車要想實現電池鋰電化替代較難。
 
鈉離子電池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兼顧了比鉛酸電池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比鋰電池更好的安全性,補齊了鋰電池相較鉛酸電池的成本和安全兩大短板。
 
中科海鈉的鈉離子電池體積和重量不到同等容量的鉛酸電池的三分之一,能量密度已達到145Wh/kg,是鉛酸電池的3倍左右,循環壽命是鉛酸電池的十倍,同時具備5-10分鐘充電的快充能力。
 
唐堃介紹,中科海鈉理論上不僅能把鈉離子電池做到低成本,還能做到擁有鉛酸電池的價格和鋰電池的性能,力爭把以前鉛酸電池的市場擠占掉。
 
百萬億級儲能市場才是大殺器
 
在中科海鈉規劃的鈉離子電池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中,除了鉛酸電池替代,儲能才是更大的市場機會。
 
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尤其是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對新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多。
 
儲能被認為是解決新能源發電不穩定的最主要工具,可以實現削峰填谷。
 
儲能技術可分為電化學儲能、機械儲能和電磁儲能三大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不受地理環境限制,可對電能直接進行存儲和釋放,因其技術成熟、成本低,商業化應用范圍廣等特點,普遍用于航空航天、電力系統、電動汽車、便攜式電子產品等領域。
 
2020年以來,中國“雙碳”戰略目標提出,推動了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路徑之一,便是借助儲能等外部調節手段平抑供需波動。
 
國網能源研究院預計,中國新型儲能在2030年之后會迎來快速增長,2060年裝機規模將達4.2億千瓦(420GW)左右,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飆升近200倍。
 
“未來,我們需要有50%的電來自新能源,電網必須按照10%-20%的裝機容量配套儲能設施,這個數字計算出來非常可怕,是一個百萬億的市場。”唐堃說。
 
唐堃表示,目前,儲能市場比電動汽車市場更大,成本要求比電動汽車要求更低,但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較低,體積比鋰電池要大20%-30%,所以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高端應用場景不是鈉離子電池的主戰場。
 
而新能源接入市場對體積要求不敏感,將成為鈉離子電池的主戰場,中科海鈉的想象空間也在于此。大規模儲能系統(ESS)、5G基站、戶用儲能、光伏、風能都將是鈉離子電池的主戰場。
 
例如ESS領域,在全球化石能源緊缺,風能、太陽能供給不穩定的情況下,ESS配合智能電網,將不穩定的能源儲存起來匹配不同時段和地區的供電需求,成為了最可行的方案。鈉離子電池擁有性價比高、高功率、大溫度范圍內可工作以及綠色環保可持續等優勢,是最適合用于ESS的電池。
 
2019年3月,中科海鈉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座100kWh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在江蘇省溧陽投入運行。
 
2021年4月,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鈉離子電池等技術開展規模化的實驗示范。
 
“隨著國家建設新型電力系統要求的提出,儲能會變成一個強需求。這也是資本關注儲能市場的重要原因。”唐堃說。
 
可以預見,2022年將是中國鈉離子電池大規模產業化的開端。此前,中科海鈉宣布與三峽能源合作正在建設全球首條鈉離子電池規模化量產線,規劃產能5GWh,一期1GWh將于2022年正式投產。
 
作為中國走在鈉離子電池產業化最前沿的創業公司,唐堃和他的團隊能否打造出下一個電池帝國?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得最新消息,中科海鈉將在近期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涉及高管人事變動,目前高層仍在討論當中。
 
屬于創業者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關鍵詞: 華為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