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4月13日報道,根據全球風能委員會發布的2022年風能展望報告,到2025年,全球風電市場規模將從當前的730吉瓦躍升至1200吉瓦,價值高達178億美元。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表示,過去20年,陸地和海上發電量飛漲了75倍,從1997年的7.5吉瓦飛升到2020年的730吉瓦。2016年,風電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為16%。在全球新能源轉型背景下,海灣地區可憑借優渥的自然資源和科技優勢,成為行業領先者。
一、風能的應用背景
風電發展歷程進展緩慢,早在公元2000年前,人類歷史上就已經有了風車的使用記載,但直到1940年在美國佛蒙特州才建成了第一臺現代化風力發電渦輪機。2021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風電渦輪機裝載量持有國,年產量為221吉瓦,占據了世界風電總產能的三分之一以上;美國以96.4吉瓦緊隨其后;其次分別為德國、印度、西班牙、英國、法國以及巴西。
世界風能利用主要分三種類型,首先是公用事業規模風能,產能從100千瓦到幾兆瓦不等,所生產電力并入國家電網;第二種是分布式風力發電,主要為特定地點提供電力;第三種是海上風電,由于風力渦輪機不會干擾人類或海洋生物的生活,這種方式引發了人類的極大興趣。在全球實現碳脫鉤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以上三種風電方式都是無可替代的完美技術。
與光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一樣,風能也同樣存在供能不穩定的問題。簡單來說,如果沒有刮風,風電機就無法工作,自然也就無法產電。這預示著電廠必須配備大容量的儲電系統,此外,如果風力發電長期停滯,必須有其他發電方式進行有效替補。在解決這些問題上,電力行業做出了長足進步。巨大的技術進展使渦輪發電機更具效率,發電量更多,維護頻次更低并能更安靜地運行。
二、海灣地區風電發展形勢
海灣國家擁有超長的海岸線及大面積荒漠地區,這些都是全球公認最理想的風力發電地址。海灣國家也對風力發電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這方面,沙特可以說是走在了最前面。
沙特第一個風電廠,同時也是中東地區最大的風電廠,建在Dumat Al-Jandal,于2021年8月投入使用,裝機量為400兆瓦。該項目由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親王主導,聯合了沙特ACWA Power、阿聯酋 Masdar 和法國 EDF三家企業,可為7萬戶家庭提供用電。另外,沙特還計劃在波斯灣建設一個500兆瓦的浮動海上風電廠,該項目由意大利Saipem 和阿聯酋 Plambeck合作實施,計劃2027年完工。沙特的新能源項目將幫助沙實現排放目標,釋放更多原油用于出口。
阿曼同樣擁有優渥的自然資源條件,其海岸線長達2000千米,且風力強勁,極適合利用風能發電。2019年,阿曼在Dhofar地區建設了一個50兆瓦的風電項目,未來阿曼計劃在全國建造更多的風電廠。
三、海灣地區風能應用展望
1、拓展風能應用外延。2021年,阿聯酋Masdar公司同烏茲別克斯坦簽署協議,將把為中亞國家供電的Zarafshan風電場裝載量從500MW改造提升至1.5吉瓦。2022年1月,沙特企業ACWA Power簽署了在阿塞拜疆開發240兆瓦海上風電場的協議。阿塞拜疆能源部副部長 Elnur Soltanov表示,項目實施有助于擴大阿塞拜疆與 ACWA Power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以及阿塞拜疆利用海上風能的發展目標。這些案例表明,海灣國家可憑借其在風能發電的成熟經驗及完備技術,將風能行業出口衍生至其他市場,擴大應用范圍。
2、政府支持必不可少。海灣地區風能的長遠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長期支持。沙特的阿卜杜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可以與國際能源論壇、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等國際機構合作,促進國際和地區財團投資項目。
3、產業鏈條本地化。海灣地區富含制造風電設施所需的金屬和塑料等原材料,完全有條件實現部分渦輪機生產本地化。此外,風能行業還可提供高技能就業崗位。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預測,到2030年,風能行業可在海灣地區創造11000個新工作崗位。
作為人類歷史上使用最悠久的能源之一,風能已成為當今世界最環保的綠色能源,有很多應用優勢,如零排放、本地化、資源豐富、富有競爭力、創造尖端就業機會等,是循環經濟不可或缺的完美搭檔,海灣國家應將其作為混合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