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一季度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13.21GW,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裝機4.34GW,同比增長72.22%,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8.87GW,同比增長215.66%。2022 年一季度光伏設備板塊整體盈利能力穩步提高,雖然自2021 年以來,光伏上游硅料價格屢創新高,但是在這樣的行業壓力下,2022 一季度申萬光伏設備板塊整體毛利率與凈利率分別為20.8%與11.9%,同比分別減少0.1 個百分點,增加1.3 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提升明顯。
一、硅料
1. 產量:
一季度:產量 15.9 萬噸,同比增長 40%以上,一季度實現滿產的只有新疆大全+四川永祥的8 萬噸,一季度產量不及預期。
二季度:4 月產量 5.8 萬噸,5 月預計 6 萬噸以上,6 月接近 6.5 萬噸的水平,隨著價格不斷高漲,有些企業可能推后或縮短停產檢修計劃,即二季度基本可以實現滿負荷生產。可以實現滿產的產能達 12 萬噸,二季度永祥在寶山的項目是 4 萬噸,亞洲硅業,新特 2 萬噸,顆粒硅 2 萬噸,南玻 1 萬噸,基本都會在二季度滿負荷生產,二季度超出預期的 18 萬噸。
供應端問題主要來自海外進口,一季度進口僅 2.2 萬噸,同比出現 20%的下滑,二季度我們認為進口量也不會明顯的增加,所以二季度預計還是供應偏緊。
三季度新產能投放節奏可能會放慢,據統計只有 5 萬噸左右新產能投放,國內產出可能是19-20 萬噸,再加 3 萬噸海外進口,接近 23 萬噸供應量。
四季度會是加速狀態,國內預估 22-23 萬噸,再加海外進口的 3 萬噸,可能會達到 25-26 萬噸,環比提升 10-15?。所以四季度可能是博弈更加劇烈的階段,不論從供應端還是需求端可能都會雙雙發力,所以四季度還要觀察市場供需變化。全年來說,硅料供需還是平衡狀態。
疫情影響:二季度預計進口量2.5 萬噸左右,由于疫情影響還包括俄烏戰爭導致的運輸不暢。
可能只有 2 萬噸左右。由于海外進口的缺乏,展現出供應不足。
全年:供應量預計還是 85 萬噸左右,結構上可能會發生一些調整,國內供應量可能比之前預期稍微偏低一些,主要由于受到疫情影響,特別是四季度新產能投放受到設備影響,預期會調低到 75-80 萬噸。海外原先預期 10 萬噸,目前看來可能不及預期,特別受到俄國方面運輸和疫情影響,量的保障也有不確定性。上半年馬來西亞 OCI 工廠檢修時間也超出預期, 所以海外供應量會出現下滑。
明年:明年年底硅料產能會達到 150 萬噸以上,這是相對保守的數據,產量 120-130 萬噸。
如果按照企業公告狀況來看,可能會達到 17—180 萬噸,但是明年價格可能會出現一定回落,回落過程中新進企業的項目可能會逐步放緩,因此產能保守預期為 150 萬噸。產量的預期是先推出明年裝機量再進行反推,可能硅料企業會有一定庫存,降價會導致部分新增產能開工或爬坡放緩,市場供需還要處于基本平衡狀態。
但也不排除硅料價格出現快速下降,組件價格跌到 1.4 元以下,市場需求再次超出我們預期。130 萬噸能帶動 400GW 組件,也就是差不多 330GW 裝機,已經是非常高的增長水平了。
2. 價格:
受疫情影響再加俄烏戰爭影響,海外需求持續旺盛,我們在不斷推后時間的拐點, 目前最早的拐點是 6 月底。可能 5 月份,組件已經到 2 元,當需求出現回落,組件排產也開始回落,按照去年四季度的速度傳導到硅料端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需求端來看,承受高價組件的需求越來越多,第一是海外由于匯率調整,承受高價組件的需求在不斷增加, 第二國內大基地的啟動,從目前狀態來看,大基地承受力度在不斷加強,因此硅料價格下跌時間不斷推后還由于需求旺盛。
海外:海外硅料成本不僅是因為電價在上漲,原材料也在上漲,全成本至少提高了 20%左右。但是生產還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有超額利潤的庫存量,對于瓦克來說肯定會保證多晶硅生產的,畢竟利潤率最高。
3. 新進入者:從成本角度,一方面是生產要素方面,包括電價和硅粉采購價;第二方面是技術方面,是更重要的,各種指標達到龍頭企業是很難的。目前龍頭企業的一些指標較之前出現明顯進步,包括成本消耗指標可能有 10-15%的降低,而新進入企業目前比龍頭高出 10-15,也就是新進入者最好的水平是 2000 年國內平均水平。
4. 庫存:基本沒有,甚至有企業還欠訂單。
5. 顆粒硅:優勢非常明顯,首先是成本優勢,較傳統西門子法低 15-20?的水平,主要在用電方面,而棒狀硅的優勢可能在于硅粉物耗更有,如果電價相對便宜,對顆粒硅的優勢是打壓。在雙碳角度,碳排明顯顆粒硅更好,但顆粒硅弱勢是產品質量問題,未來 2-3 年之內可能以N 型硅片為主,對于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所以這點要重點關注。
發展的格局來看,首先2 萬噸產線要實現滿負荷生產,要下游企業認證或大量使用。四川協鑫的 6 萬噸產能如果能順利投產,就代表大規模生產顆粒硅的技術的成熟。如果這兩個突破點都有改變,整個格局也會有改變。現在顆粒硅在建擬建項目接近 100 萬噸。將來如果要大量生產是需要設備或供應鏈的業態的。
二、硅片及下游
1. 硅片供需:一季度產量在 70GW 左右。4 月、5 月保持 25GW 左右水平,6 月可能比 25GW 多一點,二季度產出可能和一季度基本持平。主要原因是硅片產能本身遠超硅料,還有新玩家不斷釋放,可能上半年截止的時候產能已經可以突破 450GW 水平,比去年年初可能要增加接近 50GW,所以新進入玩家肯定要滿負荷生產。
市場供需呈現明顯供不應求狀態, 并且在下游電池組件環節,已經出現了一定庫存,這主要在于一季度下游終端裝機量非常旺盛,一季度全產業鏈處于去庫存階段,但二季度是重建庫存階段,組件庫存會增加 10-20GW, 三季度可能會呈現供需相互博弈的狀態,因為組件價格現在已經漲到 2 元。
從海外市場需求和國內大基地需求來看,2 元組件價格無法支撐,當然現在由于匯率影響,海外出口還能接受相對較高水平,但是否能長期持續也無法確定,并且俄烏戰爭導致的需求階段性旺盛是否能持續到三季度也有待觀察。三季度硅片產出可能會在 70GW 之上,環比增加 10-15%。
2. 硅片庫存:庫存水平處于正常周轉狀態,按照正常情況下有大概 3-5GW,也就是 3-5 天左右,不包括中轉庫存。6 月如果價格出現一定下滑,庫存可能會高起來。但是如果三季度價格才會出現一定下滑,硅片的庫存也不會特別高。
3. 硅片價格:硅片先調價,硅料再跟隨,硅片能反饋硅料價格調整的最好先行指標,所以觀察硅料價格是否要調整的時候,主要看的就是硅片產能開工率是否還保持較高狀態,如果硅片開工率出現明顯下滑,說明硅料價格也會出現下滑。
每次下調,硅片的利用率都會受到一定影響,之前硅片利潤率甚至保持在 30%以上,經過幾次硅料價格持續上漲或上漲又下跌,硅片利潤率在不斷下滑,主要也是硅片產業結構從原來的兩大寡頭逐步分散,更多競爭對手介入的情況下,行業利潤率或者毛利率也是在不斷下滑的。
4. 硅片尺寸:目前呈現兩極分化,但是最大的和最小的尺寸需求相對較少,新建的企業產能主要集中在 182,預計今年 182 市場占比可能會達到 50%,166 會下降到 25%以下,210 可能會達到 25%甚至更多,主要還是看下游組件匹配和電池的匹配程度。未來硅片產能釋放還是完全取決于硅料的釋放節奏。
前年產能 280GW 左右,去年硅片產能 400GW 左右,也就是今年和去年新增產能就達到 300GW 以上,所以可以做 182 的產能至少有 300GW 以上, 而之前老產能可以做 182 和 210 的可能只有 50GW,因此到今年年底能做 182 甚至以上的應該接近 400GW。
5. 薄片化:目前如果按照 160μm 來計算,硅耗應該在 2.65-2.68 之間,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5-10%。
6. 組件產量:排產來看出現小幅下降,主要原因還是受到疫情影響,有些企業并沒有配套產業鏈,所以出現了一些問題,對于現在庫存不斷增加情況下,龍頭企業訂單和庫存基本已經賣出,但是由于疫情影響物流不暢,運輸出現問題,運輸問題也導致現在訂單重復,因此訂單非常充足,但是訂單重復的情況不是特別多。
大基地:現在價格承受力變強,當真的組件價格下降后,組件終端肯定要有較好收益率才去買,降價的過程中大家都想選底部購買。在1.9 元的時候可能需求會啟動,但還不能支撐整個供應釋放量,一定要到 1.85元的水平才能支撐。
龍頭企業:基本都是滿產運行的狀態,訂單和開工率都保持較高狀態。
二線非上市公司:主要看訂單情況,二線企業更多以國內市場為主,海外市場為輔,國內市場訂單需求來看,國內訂單的用戶側隨著價格不斷走高,再加疫情的影響,二季度需求量出現一定下滑, 訂單和開工率也有一定下滑,但是價格不斷走高,企業生產意愿還是有的,為了控制風險, 二線企業在下調開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