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社會生活方式和思想認知的變化,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能源的類型需求發生巨大變化,從原有的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逐漸轉變為各種清潔能源。面對這樣的時代趨勢,能源企業亟需在能源結構上進行轉型,才能符合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以及江蘇省發布的“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的要求。面對企業轉型需求,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采取積極措施,與企業展開合作,共同推動能源創新,以嶄新的合作空間攜手開拓社會發展新格局。
金融賦能新能源產業加深能源領域戰略合作
今年7月,經過深度協商之后,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與江蘇某新能源產業企業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正式舉行簽約儀式。這標志著雙方未來將在綠色能源建設、能源保供、傳統能源資產盤活等多領域展開深化合作,推動雙方合作邁向更高水平、更大空間。
9月,建行江蘇省分行完成了該企業在灌南項目的首筆投放,成功實現了項目的融資落地。據悉,該項目是江蘇省首個屋面類型最全、并已進入實際落地階段的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因此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該項目的成功落地將在雙方下一階段的合作開展中發揮積極的標桿帶動作用,引領更多項目的持續推進落實。
引領能源創新思路有力踐行國家戰略規劃
“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是我國當前及未來較長時期內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劃。按照黨中央的指示,到2030年要力爭將二氧化碳的碳排放達到峰值,并努力爭取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為各地政府和企業明確了未來發展的基本思路框架。為實現這一目標,國務院于2021年10月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要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加快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具體到江蘇省,國家能源局綜合全國屋頂資源和電力消納能力,在2021年9月發布的《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的通知》中,全國共有676個整縣(市、區)列為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其中江蘇59個入選。這表示,在大力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方面,江蘇省擁有較大的落地空間,需要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對該領域展開深耕,以貫徹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本項目融資落地就是助力江蘇區域率先達標的一次積極嘗試。
助力央企能源結構轉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截至“十三五”末,江蘇電力裝機總量達1.41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比42%;根據江蘇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到“十四五”末,該占比須提升至54%。能源產業企業在能源結構轉型方面有著強烈的需求,成為推動本項目落地的原動力。
在具體實現上,隨著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等業已發展成熟的資源方式日益枯竭,相比之下,分布式光伏項目將成為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抓手。面對這樣的全新能源空間,該企業通過科學審視全新能源空間,對當地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最終確定項目,對助力在蘇央企能源結構轉型將產生較好的示范作用。
推進鄉村振興具體實踐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當前,灌南縣認真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優化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而整縣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則是加速光伏發電發展、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支撐能源領域投資的重要措施,對于順應“雙碳”發展形勢、推進全縣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具有重大意義,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在“十四五”規劃實現過程中,“光伏+農村”是踐行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發展的創新模式。整縣光伏可以充分利用鄉村土地、屋頂等資源優勢,通過分布式光伏裝載為農民增加資源型收入,同時有助于發展綠色經濟,帶動相關配套產業升級,賦能鄉村經濟實力與科技水平穩步增長,從而對助力鄉村振興、提高農民收入起到實際的推動作用。
以本次合作為契機,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和新能源產業企業開啟了在能源結構創新方面的戰略合作。通過在能源領域積累更多實戰經驗,雙方未來還將合作完成更多能源項目,開拓更廣闊的能源結構創新空間,充分發揮企業在“雙碳”新形勢下的企業責任,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