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乘用車銷量下滑、低速電動車政策不明、新能源騙補受罰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力帆股份乘用車板塊(以下簡稱“力帆汽車”)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日前,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777.SH,以下簡稱力帆股份)發布了《力帆股份關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的事后審核問詢函的回復公告》。公告顯示,力帆股份的負債比例有所升高,主營業務(汽車)毛利率逐年下降。在回復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時,力帆股份表示:“較高的資產負債率增加了公司的財務壓力和償債壓力。未來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以及轉型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所需投資金額的大幅增加,公司的債務規模及資產負債率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在自身發展戰略不清晰、海外出口環境變差、電動化發展不順等因素的影響下,力帆汽車正處在被市場邊緣化的狀態,能否改善現狀還要依賴于其在未來的戰略轉變。”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坦言。
財務壓力陡增
“單從當前的報表數據來看,力帆股份的財務表現確實不算優秀,但每個企業的財務情況都與其自身的發展戰略緊密相關,當前的財務壓力對于力帆汽車可謂雙刃劍。”一位不愿具名的證券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通常被看作是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于償還負債的能力。一般說來,比率越高,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短期償債能力亦越強;反之則弱。針對力帆股份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公司債券規模逐年增加、流動比率卻相對固定的發展特點,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力帆股份發布的2016年年報內容發出了《關于對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的事后審核問詢函》(以下簡稱《問詢函》)。從《問詢函》中可以看出,力帆股份在2014年至2016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3.8%、72.7%和76.7%,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分別為0.81、0.79、0.81。與前兩年相比,力帆股份的資產負債雖然有所增長,但其流動比率變化不大。
針對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詢問,力帆股份在回復中指出:“公司業務不斷發展導致對營運資金需求增大,同時報告期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較多亦對資金產生較大需求。”相關回復內容顯示,力帆股份的債務增長主要來自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開拓、汽車融資租賃業務的增長。為了獲取發展資金,力帆股份通過信用擔保的方式向銀行融資(僅與進出口銀行在開展部分融資業務時向其提供資產抵押擔保),從而增加了公司的資產和負債。
力帆股份發布的4月產銷快報顯示,力帆汽車在今年4月的傳統乘用車銷量為7471輛,同比增長10.88%,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32輛,同比下滑41.27%。1~4月,力帆汽車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累計銷量分別為37979輛和1256輛,累計同比增長分別為2.43%和-11.55%。盡管新能源業務的開拓和汽車融資租賃業務為力帆股份帶來了較高的財務壓力,但上述兩項業務的發展增速卻并不十分明顯。對此,力帆股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車型的增長緩慢是因為其產品在過去一段時間經歷了“換擋期”,而新能源的銷量數據的大幅滑坡則是因為受到處罰影響,并不是公司常態。
生產困局漸現
除了增高的財務壓力之外,上海證券交易所還對力帆汽車主要工廠產能利用率低這一現狀提出了問詢。根據力帆股份近期發布的2016年年報,力帆股份河南濟源工廠、汽車一工廠、汽車二工廠在2016年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3.83%、35.74%、9.18%。
按照力帆股份給出的書面解釋,河南濟源工廠計劃總投資17857萬元,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已實現投資金額(總計)5356萬元。在廠區實際投資僅為30%的情況下,河南濟源工廠仍缺少沖壓、焊裝、涂裝等生產工藝,該廠區僅實現裝配功能,因此未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汽車生產產能。
汽車一工廠方面,其主要生產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兩大類產品。傳統燃油車層面,在出口量下降、已上市銷售的燃油車改款車型尚未量產的前提下,傳統燃油車產能利用率未及預期;新能源汽車層面,受財政部和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影響,力帆股份新能源汽車產品市場競爭力降低,該廠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下降。在傳統燃油車市場和新能源燃油車市場的雙重影響下汽車一工廠2016年產能利用率未達到公司預期。
除此之外,主要生產物流車和微車的汽車二工廠也因受財政部和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影響,電動物流車產銷量有所降低。鑒于國家政策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力帆股份正在研究重新定位汽車二工廠,擬對生產線技改升級、并主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
在相應的風險提示中,力帆股份坦言,河南濟源工廠現有生產線生產的汽車產品主要是低速電動車,倘若國家對低速電動車政策一直不明朗,公司的低速電動車產銷將繼續受到影響;盡管新能源車型已進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但汽車一工廠的產能利用率還將受到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家和地方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影響。此外,力帆股份相關負責人還表示,一工廠主要產品為轎車產品。目前國內轎車市場逐步萎縮,正被SUV及MPV逐步取代。而產品調整到產能體現需要一個過程。汽車一工廠未來的主力產品X80(7座大型SUV)于5月15日正式批量投產,目前正在產量爬坡階段;X60二代(經濟型SUV)將于9月批量投放,一工廠產能利用率預計在今年年底恢復正常。
至于汽車二工廠,技改方案正在溝通和制定過程中,如不能盡快完成,將繼續影響該廠區產能實際利用情況。對于力帆股份新能源汽車轉型計劃,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鐘師認為,產能降低是力帆汽車逐漸被邊緣化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家企業邊緣化過程中的必經步驟。在傳統燃油車發展不景氣,新能源缺少新概念的情況下,力帆汽車的新能源轉型較為艱難。
收入目標“空虛”
在上述情況下,力帆股份2017年的業務目標為收入增長20%(22億元)。力帆股份認為,2016年的業績下滑與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下滑關系密切。
資料顯示,力帆股份早在2015年就曾預測2016年銷售收入較2015年增長15%,增長金額約為20億元,且主要增長來源為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由于受到“查補”風波、補貼新政遲遲未出臺等因素影響,力帆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遠低于原定目標,力帆股份在2016年的業績未及預期。
4月,力帆汽車通過了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及相關專家組織的現場驗收,工信部亦于5月初恢復了力帆乘用車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資質。綜合新能源車型恢復推廣資質、力帆邁威銷售上量、二代車型上市銷售、外匯匯率的逐步好轉等多重因素的考慮,力帆股份認為上述的既定目標可以實現。
按照其在2016年取得的110億收入計算,力帆股份要想在2017年取得22億元的收入增長則需實現營業收入132億元。力帆股份在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33.8億元,按照力帆股份營業收入逐季度遞增的發展規律,要想實現132億元的營業收入似乎并不難。然而,盡管帆股份的營業收入在不斷增長,但其扣非凈利潤卻是在逐步下降。從其發布的公告來看,每季度的利潤下滑均與汽車業務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
在市場競爭逐漸激烈,新能源補貼逐步退坡的情況下,力帆汽車將會采取怎樣的戰略轉型擺脫“邊緣化”的現狀?“職業經理人的接手或許能為力帆汽車帶來改變。”崔東樹如是說。
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