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發言全文:
郭廷波: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第七屆中國儲能西部論壇”,與各位領導、專家在云端共同研討儲能發展路徑,共話儲能發展美好前景。首先,我代表陜西省能源局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對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國家能源局西北能源監管局、中國能源研究會、國家電網西北分部、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西部地區各能源開發企業、發電集團、電力規劃設計院等單位以及與會各位專家長期以來對陜西新型能源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新型儲能,是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裝備基礎和關鍵技術。發展新型儲能,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重要精神的實際舉措。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推動下,我省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已突破3000萬千瓦,其中風電1200萬千瓦,光伏1400萬千瓦。預計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65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6%以上。保障風能、太陽能等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消納重要性日益凸顯,新型儲能以其選址靈活、建設周期短、響應快速靈活、功能特性多樣,成為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配套設施。
“十四五”期間,我省將以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為出發點,以促進新能源并網與消納為主要目標,按照“技術適宜性、應用經濟性,政策保障性”基本原則,推進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力爭至“十四五”末,全省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00萬千瓦以上,引育一批具備核心技術的市場主體,形成較為完善的技術和標準體系,初步形成新型儲能在源網荷側的商業模式。
圍繞以上發展目標,重點開展示范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機制的完善工作。示范項目建設方面,2022年圍繞“陜湖直流一期”配套以及“渭南新能源基地”規劃建設16座共享式新型儲能電站,其中榆林5座、延安5座、渭南6座,單座裝機規模不低于5萬千瓦(2小時)。技術路線選型方面,以推動多元化技術開發和示范為出發點,鼓勵并支持建設企業開展儲熱、儲氫、壓縮空氣及其他創新儲能技術的示范應用;針對主流鋰電池儲能電站,提出了儲能系統性能指標和運營生命周期的門檻性要求,確保示范項目的技術先進性和安全性。運營管理機制完善方面,實施新型儲能項目的市(縣、區)屬地備案管理;編制出臺新型儲能管理辦法,研究確定各類新型儲能并網接入、運行等管理規范;明確儲能電站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及市場化交易,統一納入省級電網統一調度管理,對共享儲能電站優先調用參與電網輔助服務。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由碳達峰碳中和引發的新一輪綠色經濟浪潮奔涌而至,機遇與挑戰并存。正在從能源大省邁向能源強省的陜西,儲能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雙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我們的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希望大家通過這次論壇交流信息、溝通情況,共商西部儲能產業發展大計,推動行業創新發展,不斷提升儲能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奠定良好基礎。陜西省能源局將和大家一道,努力開創西部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新局面,積極探索具有陜西特點的碳達峰實施路徑,為推動陜西省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為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奮力實踐,書寫美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