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以分時容量電價度量儲能價值,激勵新能源和儲能協同發展

發布日期:2022-12-07

核心提示:在2022第七屆中國儲能西部論壇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夏清作《激勵新能源和儲能協同發展的機制設
 在“2022第七屆中國儲能西部論壇”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夏清作《激勵新能源和儲能協同發展的機制設計》主旨報告發言。

我們的儲能事業正在浩浩蕩蕩發展,如何讓這些儲能產生價值?我們一起來探討。

新能源發展帶動了儲能發展

雙碳目標下,新型電力系統最大特點就是新能源爆發性增長,由于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隨機性,造成了電力系統時間上和空間上的不平衡,解決電網的不平衡問題需要儲能。新能源和儲能恰似一對孿生姐妹,是相互支撐發展的。所以,新能源的發展帶動了儲能的發展。

在儲能行業里,我們現在需要多時空尺度的儲能體系。時間尺度看,需要從小時級到天甚至更長時間,短時儲能可以平抑電力不平衡,長時儲能平抑能量不平衡;空間尺度看,需要有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的,儲能將無處不在,將解決時間、空間上的不平衡,儲能將重構電力系統。

在我們談到儲能的時候,不能忽視一個重要話題就是機制,在制度經濟學里面有一個核心思想,所有的創新都是結果,而機制是創新的源泉和動力。夏清教授強調,機制之所以是動力,是因為機制能夠精準地辨識所有技術的價值,并開展誰創造的價值誰分享的公平分配。

目前,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建設已在國內如火如荼的開展,從年、月、周、日形成了一個持續遞進的新型市場體系,我們有現貨市場、日前日內市場、輔助服務市場,未來隨著新能源高比的例發展,量變引起的質變,將產生什么樣的問題,這里引出了今天報告的第二個主題,當前電力市場體系存在的問題。

高比例新能源給電力現貨市場帶來挑戰

在高比例新能源情景下,當前電力市場體系存在著什么樣的問題?對儲能價值的度量又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在拋出這些問題后,夏清教授強調一定要注意新型電力系統下電力市場體系產生了質變。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回顧一下電力現貨市場的一個基本原理。在電力現貨市場中,新能源、水電、火電都會各自報價,這些報價會形成在某一個時段的排序,最后會有一個滿足電力系統負荷需求的報價,就成為這個時段的邊際價格。但是當新能源比例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將給電力現貨市場帶來挑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挑戰一:現貨市場價格信號“消失”、靈活調節資源收益不足。

隨著新能源比例的逐步提高,火電將成為靈活性資源,如果由新能源決定邊際價格,其近零邊際成本將導致現貨價格信號消失,價格調節作用不復存在;如果由昂貴、少量的靈活性資源決定邊際價格,新能源與靈活性資源的供電服務差異性無法體現,新能源將獲取超額利潤,產生嚴重的“搭車”后果。

挑戰二:容量定價困難。

新能源容量同時率低,有效容量逐日、逐時、逐地變動,市場供求關系的時變性決定了不同時刻的容量價值是不一樣的,難以形成對新能源固定成本的定價機制。

挑戰三:新能源消納成本分攤呼喚公平合理的機制。

新能源的發展離不開調節資源,以提供靈活性資源而產生的調節成本,也是新能源一種外部成本。關鍵的問題這個成本由誰來承擔?新能源裝不裝儲能,整個系統為它付出的成本是不一樣的;用戶也是如此,是否裝儲能,用電曲線波動也不一樣。這就產生一個問題:這種成本如何公平的分攤給所有的新能源和用戶,這就需要有一種價值的度量,能對儲能進行價值認定。這個問題在英國即將啟動的新一輪電力市場改革計劃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視,最近英國咨詢機構提出了,未來的電力市場要需要按照產品的特性解耦,分為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兩個市場。

電力現貨市場可以精細刻畫每一時段電能價值

當前,我們國家儲能產業如火如荼地發展,下一步呼喚機制讓儲能產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當前的新能源配比儲能面臨著哪些問題,夏清教授提出了三點:

第一,新能源企業配比儲能,加重了企業經營負擔;新能源企業配比儲能后,上網電價并沒有變,也沒有給儲能成本一個疏通渠道,加重了企業經營負擔,嚴重挫傷了新能源企業配置儲能的積極性。

第二,儲能充放電量安排與新能源企業利益直接相關,調度的公平性監管難度大;

第三,迫切需要市場機制度量儲能的價值。當前迫切需要建立一種機制,對新能源配儲進行價值度量,以辨識新能源電站配置儲能與否、調度次數、運行效果,這就是價值度量。

有人認為,通過峰谷電價、尖峰電價等價格信號,就可以激勵市場成員自發配置儲能或調峰資源。夏清教授認為,峰平谷對于負對需求側響應確實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但新能源的波動隨機性、間歇性大,而現行峰平谷電價是固定的,難以反映真實的供需關系,也無法準確反映新能源出力的時序波動。價格如果不能夠反映供求關系的時變性,則難以度量儲能平抑這種波動性的價值,因此我們希望電力市場機制應具有這樣的功能。

夏清教授表示,只有電力現貨市場,才能精細刻畫每一時段的電能價值。日前市場分時的價格信號能夠激勵儲能、需求側響應、調峰資源的交易行為,激勵電化學儲能平抑新能源發電短時間尺度的波動性、跟蹤負荷的時變性;實時市場的尖峰電價能夠激勵儲能套利行為和需求側動態響應;調頻市場的價格信號能夠激勵儲能以更快速的方式確保更細時間尺度內的電力供需平衡。

以新能源為主的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將徹底改變未來的調度方式。未來的電網將是源網荷儲,儲能成為一個重要的環節,這個環節的價值功能被發揮出來,就需要一個體制機制。好在我們看到《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和《電力現貨市場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出來了,我們已經注意到了這方面在悄然變化。

以新能源為主的電力市場體系構想

隨著新能源比例越來越高,如何構建電力現貨市場?

夏清教授提出了新能源與靈活性市場解耦的市場體系。將新能源與靈活性資源解耦,新能源單獨組織市場開展交易,而將所有與新能源配合的資源納入為靈活性市場;這兩個市場與綠色證書市場相協同。新能源與化石能源不能在同一市場中競爭,因為這兩種商品成本屬性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前者是正的外部成本,而后者是負的外部成本;前者以固定成本為主,而后者以燃料、運行成本為主。

在這一市場體系中,用戶將怎么參與?是多市場均衡的過程。市場主體逐利的選擇促進了不同市場之間的均衡與協同發展。通過市場主體的交易,實現了三個市場均衡,達到了用戶在三個市場上購電全成本的均衡化。夏清教授強調,市場的本質在于:一定要把選擇的權利交給用戶,由于用戶逐利的行為、選擇的行為,使得各個市場之間開展了一種基于全成本的市場均衡過程。

以分時容量電價度量儲能價值

新能源有固定成本,用戶將這些成本分攤到每天;在每一天里面,又根據負荷曲線的供求關系,再將成本分攤到每個小時;這樣通過競爭形成了與傳統現貨市場兼容、各個時段的分時容量電價(傳統叫分時電價)。有了分時容量電價,就可以對儲能在不同時刻的價值進行度量;沒有分時電價,則很難對儲能價值進行定價。

市場最本質是什么?市場從來不叫你做什么,總是以價格信號去引導你做什么,這就是市場的魅力,引導著資源高效地優化配置。

分時容量電價能夠激勵用戶提升儲能需求側響應的能力,引導靈活性資源投資。當用戶在沒有儲能設施的情況下,如果基于容量分時電價的用電成本高時,則必然激勵用戶投資儲能等資源進行削峰填谷,降低電費成本。以新能源固定成本形成的分時容量電價的現貨市場,能夠以價格反映新能源與電力需求的匹配度,這樣的價格信號必然能夠引導源荷的發電與用電行為,促進源與荷在時序上更加匹配,這就是市場制度精妙所在。夏清教授認為,以分時容量電價能夠度量儲能價值,必然激勵新能源與儲能協同發展。

形成公平的分攤機制

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市場設計中,交易周期有日前和實時,交易品種有不平衡電量、調頻、備用等,供應資源有火電、新型儲能、抽水蓄能電站等,需求方主要是新能源和用戶。

上述的市場體系能夠引導用戶使用綠電,使用新能源;不平衡的部分可以在靈活性市場購買。在靈活性市場中,讓火電、抽水蓄能、儲能設備、虛擬電廠、需求側響應等各種靈活性資源充分競爭,必然形成了各時段靈活性市場的分時價格。

在這樣的市場體系下,用戶購電需求可以分為新能源和常規電源市場兩個部分。新能源市場上購買的部分按照新能源日前市場結算,其余的需求在靈活性市場購買,按照靈活性市場的分時價格結算。這兩者的比例由用戶自身抉擇。用戶需要考慮全成本,包括碳排放成本、綠證成本、兩個市場的分時價格,開展購電決策,本質是多個市場的均衡過程。作為好的市場設計,就是給出精準的價格信號供用戶的選擇,當多個市場達到均衡時,則完成了最優的資源優化配置。

另外一方面,在靈活性資源備用市場中,該市場成本分攤應該考慮新能源預測偏差大小。誰引起的偏差更大,則必須承擔更多的社備用市場成本,這是因為備用市場對這些預測偏差大的新能源企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這符合制度經濟學的原則,誰造成的成本、誰就去承擔,否則將產生“搭車”,而導致資源優化配置錯配。

在這樣的機制下,所有的新能源預測會越來越準,用電曲線預測偏差越來越小。這個“準”與“小”的背后,是儲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預測總是有偏差的,但儲能可以“熨平”這種偏差?,F貨市場促進新能源和儲能協同運行,現貨市場上的時段劃分甚至要到5分鐘一個時間間隔,時間間隔越短、波動越大的可以度量出來了,誰的偏差越大。則需要的AGC調頻資源多,誰就應該承擔更多AGC市場的成本。

在上述的市場體系中,電能價值由新能源分時容量市場及偏差平衡市場共同決定。新能源分時容量市場能夠提供反映電網各時段容量稀缺性的分時價格信號,鼓勵新能源市場主體以套利的方式優化儲能運行;靈活性資源現貨市場提供反映實時供求關系及再平衡成本的價格信號,逐時遞進反映靈活性資源稀缺性。多層次、立體的時空價格信號為儲能等靈活性資源提供了價值度量,展示了獲利空間,將激發儲能產業按照源網荷儲協同發展的需求合理投資、最佳運行,激勵新能源與儲能產業的協同發展。

夏清教授希望未來的市場機制可以達到這樣一個境界,將激勵形成源網荷儲協同運行的新模式。在發電側、負荷側分布式地安裝儲能, “熨平”新能源出力和用電負荷曲線,將電網調度由電力平衡轉變為電量平衡,減少為滿足尖峰負荷投資的輸電線路,使得源網荷三個環節協同共贏發展,這就是體制機制所追求的崇高境界。

新型的電力系統是以新能源、電網、儲能、主動負荷重構能源系統,只有滿足激勵相容的機制,才能激活各環節的活力,激發源網荷儲高效精準的互動,激勵新能源與儲能協同發展。謝謝大家。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