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行業正經歷著以零碳化、綠色化、電氣化為方向的第三次能源變革。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二次能源,氫能最有潛力成為整合不同基礎設施的能源載體,以提高經濟效率、可靠性、靈活性,助力電力和交通部門減碳。因此,氫能也勢必成為第三次能源變革的重要媒介。
回顧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每一個工業化進程的重大節點,總是伴隨著對能源的大規模利用和技術突破,從煤炭到石油再到新能源變遷的過程正是一部濃縮的人類生產進步史。如今,氫能時代的大幕正在全球徐徐拉開。
與二十多年前,光伏剛在中國起步時的境遇不同,氫能一進入業內視野,便受到政策的高度認可,并被寄予厚望。
2019 年,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而被納入中國能源體系之中,開啟了氫能在中國大發展的元年。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之后,已有10余個省份在本省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中給出了發展氫能的具體方向。
去年以來,在一系列的政策加持和頂層設計之下,氫能和氫能產業在我國的戰略定位進一步明確:氫能是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關乎國家能源戰略安全,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5個省市發布氫能規劃和指導意見,98家中央企業中已有46家開始布局氫能。京津冀、長三角和大灣區三大區域氫能產業初具規模,并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
降低成本、提升經濟性,成為可再生能源制氫最重要的一環。如何建立低成本的綠氫體系,如何實現綠氫體系與應用端、應用場景的銜接,是我國氫能行業當前面臨的重大課題。
伴隨可再生能源發電平價上網,電解水制氫成本勢必會持續下降,電解水制氫勢必成為未來制取綠氫的主流方式。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白皮書,到205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將占氫氣供應結構的70%。
與氫能產業相比,中國光伏產業已在全球具備全產業鏈優勢,光伏制氫可實現生產源頭的無碳化。同時,氫作為儲能介質具有比鋰電池更高的能量密度,適合作為長時間儲能手段,從而解決光伏發電所遇到的日間不平衡,季度不平衡等問題。光伏、儲能、氫能的協同發展勢在必行。
當前,我國氫能發展正在向工業、化工等領域多元化應用全面推進。亟需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等低碳前沿技術攻關,加強氫能生產、儲存、應用關鍵技術研發、示范和規模化應用。
作為一家綠色能源解決方案企業,未來,天合元氫將立足于氫能產業,通過不斷的創新,鏈接光伏能源、儲能、氫能、智能電網“四個關鍵”來助力“雙碳”目標,助推新能源產業發展;通過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及管理創新,繼續引領行業發展,推動世界前行。
我們愿與業界攜手,共同推動基礎關鍵技術研發,拓展氫能燃料電池的應用場景;共同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廣泛應用,打造氫能產業綠色低碳發展體系;共同推動氫能產業碳市場建設,推進綠色氫能產業全環節融入國家碳循環管理體系,為建設美好的零碳新世界貢獻力量。
我們堅信,光伏、儲能、氫能的協同互補,將是通往零碳新世界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