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晶表示,伴隨N 型工藝進步、功率提升,N型和P 型的價差將保持在合理范圍并逐漸減小。采用N型組件不僅可提升發電收益,還可在項目建設初期就實現投資下降。在戶外實證表現中,已觀測到N 型的工作溫度要低于P型。根據實證觀察,組件運行溫度高出環境溫度大致20攝氏度。因此,在高溫環境下,N型低溫度系數的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總之,花更少的錢,用更好的產品,建更優質的項目,將會是未來N型替代P 型的主要動力。而組件價格走勢仍需密切關注硅料及其他輔料的供給關系。”錢晶說,晶科是業內第一家10吉瓦以上級N型產能的一線光伏企業,去年N型整體出貨量超10吉瓦,占全行業N型出貨量的近一半。2023年,公司N型產能將會達到35吉瓦,能滿足大部分市場需求。
在她看來,N型理論上的發電性能優勢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衰減率低、雙面率高、溫度系數優和弱光表現良好。衰減方面,相比P型是硼摻雜晶硅,N型是磷摻雜晶硅,硼含量極少,由此改善了光致衰減(LID)和高溫光誘導衰減(LETID)。和P型的首衰(首年衰減)2%相比,N 型首衰僅1%。
至于業界目前關注度較高的疊瓦技術,錢晶認為,該技術可減少組件內部留白,提高組件的封裝密度。但電池邊緣的接觸會導致在層壓和后期的搬運中應力的影響增加,可能導致隱裂的風險提升。而小間距技術方面,晶科具有一定的技術儲備,但基于品控的考慮并沒有大規模使用,主要風險依然是間距縮短導致的層壓和后期應力問題,帶來新增隱裂風險。
“伴隨PERC技術的理論效率日趨見頂,更優度電成本的需求正推動光伏產業步入新的范式變革周期。N型技術價值的不斷顯現正在筑牢其在新光伏時代的主導地位。”錢晶表示,未來,在投入結構上,公司還將進一步加大對創新技術研究的投入占比,通過在技術上的持續創新賦能光伏行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并最終助力全球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及碳中和的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