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問及如何看待東北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時,東風本田陳斌波含蓄地表示“積極準備、靜靜等待”;一汽大眾銷售副總體現了東北人的豪爽,直言不諱地說,新能源尤其是純電動不成熟,體驗差,虧損大,市場小,做企業不是做慈善。
上述對新能源車的唱衰,立刻引來了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俞經民的反擊,俞經民直接建議上述嘉賓體驗一下榮威RX5的新能源車型。他認為互聯網武裝下的新能源車完全是一個能夠帶來更好體驗的新品類,結合中國互聯網的廣度和深度,中國汽車才有可能超越和顛覆舊有汽車產業。
東北市場合資車企與自主品牌圍繞著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所發生的交火,是全球汽車產業政經大戰中的一個縮影。
7月14日,路透社爆料,歐美日韓的汽車工業協會聯合致函中國政府,呼吁緩行擬在2018年要啟動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因為他們的車企準備不足,難以達到政策規定的新能源車產銷目標。
事實上這個政策原計劃是在2017年就要全面推進,然而遭到國際政經勢力的全面狙擊,不得不延遲落地。這是一場圍繞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和產業主導權的政經大戰。
合資VS自主是全球新能源大戰主旋律
全球新能源大戰的主戰場一定是中國市場,中國市場之間的交戰雙方不就是合資車企和自主車企嗎?
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如若不能在自己的主場通過新能源汽車和互聯網汽車擊敗合資車企,則侈談問鼎全球。
東風本田執行副總陳斌波,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大哥,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連續在兩個重大車企獲得巨大成功的汽車人。然而,從東風本田企業運營的角度而言,日本雙田是“混動+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的核心倡導者,所有的技術積累都在混動和氫燃料電池,一旦新能源汽車沿著純電動汽車路線狂奔,本田在短期內難以拿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只能被吊打。
對于一汽大眾的馬振山也一樣,大眾品牌是東北市場市占率最高的品牌,盡管德國大眾已經all-in新能源汽車,然而要拿出有競爭力純電動車型,需要等到2020年,大眾目前的策略是在現有平臺上進行改裝,迅速改出一批純電動汽車,這與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初期很像,無論是電池不知,還是電機布置,空間布置都非常苦逼。因為產品在設計之初并沒有考慮到兼容純電動車的量產。拆掉發動機,進排氣系統,變速箱,傳動軸,油箱,再塞進一套“三電”系統,想想都覺得尷尬。
在2020年之前,自主品牌的純電動車汽車還將享受到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的雙重補貼。產品競爭力不行,競爭對手還可以有5-10萬元的降價空間,這場戰顯然沒法打。
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俞經民,精明過人,在整個訪談環節,涉及企業營銷經驗時,表現得非常謹慎。然而當電動車被合資車企的老板“唱衰”之際,立刻表現出很有侵略性,按捺不住“嗆聲”對手。
車評君認同俞經民的觀點,自主品牌一定要抓住新能源汽車的機會,一定利用好中國互聯網的廣度和深度,打造不一樣的汽車品類和不一樣的產品體驗。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顛覆既有的市場格局和產業格局。
靠著SUV細分市場的崛起,中國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一路攀升,幾乎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的44%,去年1-6月份市占率為42%。然而,在傳統汽車領域,競品有著強大的積累,2017年上半年日系車開始從SUV市場發起反擊。比如東風本田CRV,這款傳奇的日系SUV,在剛剛不久的上市發布會上把定價拉到了自主品牌高端的區間,16.98萬元起售,一定會壓縮如Wey、凌克等自主品牌SUV的生存空間。2017年上半年,日系車的市場份額從去年的15.4%提到今年上半年的17.7%。
想通過傳統汽車,學習對方,再完成最后的超越,這種可能性不存在。中國汽車要想最終在全球汽車產業鏈條上占據主導地位,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是唯一的出路。
與合資車企的新能源大戰還沒有真正爆發,此次的小規模語言交鋒僅僅算一次“場面友好擁有良好祝愿下的口水戰”,2018年、2019年才是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導入的時間段,2020年才是第一輪決戰。
東北是新能源標桿市場
東北地區,作為中國冬季最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是新能源汽車的畏途。在中國,任何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只有拿下和笑傲東北市場,才敢說自己的產品多么NB。
馬振山也指出了一個現實,東北地區新能源汽車的銷量,2015年是1000多輛,2016年是2000多輛,2017年預計是3000多輛,在全國占比為約為0.5%。而東北汽車產量,占到全國的11%。要知道,東北可以是中國豪華車的主產區,包括奧迪和寶馬。這是一個尷尬的“剪刀差”。極寒是最核心的原因。
從另外一個維度講,本地車企,包括外地車企,如能將電動車的生產基地放在東北,則毫無疑問將證明這個企業的電動車產品的競爭力。配套商業一樣,如能把電池配套廠落到東北,誰還敢說,這家企業的電池質量有問題?
中國的自主品牌車企一定要在決戰爆發之前,拿下東北的新能源汽車市場。1、徹底解決產品和供應鏈上的短板。2、不能將“中國汽車的搖籃”拱手讓給合資品牌橫行。
中國汽車從搖籃到成人禮
東北市場,是中國現代汽車工業的搖籃和發源地,民國時期的第一輛汽車由張學良造于沈陽,新中國的第一輛汽車來自于長春,在中國汽車市場笑傲全球的今日,這里包含中國汽車人美好的“童年記憶”。
2016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成人禮”,也是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成人禮,也是全球無人駕駛的元年,從業者基本上達成共識,全球汽車工業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這一年,中國汽車從業者的思想意識,走出了少年時代,走出了歷時30年的合資時代,走出了模仿和追隨時代,走出了要“耐住寂寞20年”的苦悶時代。
中國汽車人從業者第一次開始系統思考環境的變化,樹立起了顛覆意識、競爭意識和引領意識。開啟了爭奪全球汽車產業主導權的競爭模式。并且有了明確的戰略:通過主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技術路徑,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完善產業鏈、服務鏈,確立中國汽車的領先優勢。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中國新能源汽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這場戰斗中,地處中國汽車工業搖籃的東北及汽車人,更應該要堅定信念,在戰略上毫不含糊,在執行上精益求精,抓住歷史的機遇,為產業和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希望東北振興而中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