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未來,你認為什么年齡的人想象得最美好?答案顯然不是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而是少年人。看看幼兒園、小學那些小朋友畫的的未來汽車,絕對讓你驚訝,大腦洞開。當小朋友多年前畫了一個又萌又酷的大頭娃娃汽車還插上兩只翅膀時,他的老師卻教育他汽車沒有翅膀,只有飛機才有翅膀。顯然,這位老師對汽車對未來汽車的沒有想象力。
TF-X概念車
未來,永遠屬于有夢想的人。“舒服哥”已在布局未來會飛的汽車了。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11月11日在杭州蕭山舉辦的2017全球未來汽車論壇上宣布,2019年,吉利將在美國推出第一款飛行汽車,用戶是美國朋友,中國現在還不能用這個飛行汽車,準備在2023年推出垂直起降的飛行汽車。
今天不談會飛的汽車,談談靠譜的在地上跑的未來汽車。11月11日,2017全球未來出行高層論壇在最具互聯網精神的杭州召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稱,最快未來5年,伴隨電動汽車性價比等同、超過傳統燃油車時,電動汽車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不做轉型就會被顛覆,一旦錯過戰略關鍵期就會“悔之晚矣”。電動車不僅會替代傳統燃油車,還會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支柱性引領式產品,電動汽車重塑了汽車產業鏈,打破了垂直一體式的供應鏈,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互聯的企業也將深入其中。
陳清泰表示,電動化是汽車變革的第一步,只有融合共享化、智能化、網聯化,才能走入智能網聯時代加共享出行的新業態。互聯網電子信息和電動車的融合,這個領域很新,行業壁壘較小,我國很可能成功彎道超車,成為贏家。他舉例說,互聯網信息企業應該學習谷歌、蘋果、百度、阿里,抓住機會把腳插進來,分享這一歷史機遇;傳統汽車要向長安、上汽等車企學習,把互聯網請進來,一起合作做大蛋糕。
在此次高層論壇上,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經濟學家Tony Seba做主題致辭時說,顛覆性技術的發生,不是因為有一項技術,而是多項技術的集合,而且可能是技術+業務模式的結合,比如說智能手機,差不多就是2007年的時候問世的,當時谷歌和蘋果都是同一年推出了他們智能手機的產品,為什么在2007年,而不是2005年、2009年,而是都在2007年呢?因為2007年的時候技術的集中變得可能,2007年把之前的高端的技術整合起來做成智能手機才變為可能,蘋果抓住了這個機會,所以當時蘋果不是技術領先者,這樣一個初創,他抓住了這個機會。
在談到新能源汽車時,有“顛覆傳統汽車”、“彎道超車”的提法,但如何取代,如何從不到2%的市場份額提升到5%、20%進而到50%,再到全面取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長江汽車董事長曹忠說,智能手機蘋果的超常發展給電動汽車加速發展的帶來啟發。10年前還是諾基亞等非智能手機的時代,諾基亞曾經作為通信行業巨頭,2010年還占據市場絕對優勢。10年前iPhone剛流行時,采用的是逐步滲透的策略,但iPhone1、iPhone2、iPhone3一直滲透了四五年都無法超越和撼動以諾基亞為代表的非智能手機和傳統手機。直到2011年,iPhone增長率才達到歷史巔峰,同比增長翻番,那正是iPhone4與iPhone 4S時代。
iPhone4從“小步滲透”到“快速替代”諾基亞等傳統手機,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產品的壓倒性技術優勢。傳統手機在技術上的優勢在智能手機時代全部歸零,既有技術優勢越明顯, 迭代產生的成本越大、包袱越重。從蘋果1到蘋果4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這個市場占比的變化。滲透階段蘋果手機一直在跟傳統手機學習,當這種滲透達到一定份額的時候,替代應運而成。
二是售后服務的壓倒性優勢。蘋果承諾iPhone 4可以30天內無條件退貨,這對于傳統手機售后服務體系造成了致命的沖擊,傳統行業售后體系尾大不掉根本無法進行跟進。
三是完美解決充電焦慮癥。在蘋果手機的滲透階段,智能手機電量焦慮是傳統手機抗衡的唯一手段,但隨著蘋果手機的不斷滲透,用戶的電量焦慮逐步讓位于智能手機提供的社交需求服務。電量不再是用戶購機的第一選擇,社交需求成就了蘋果手機的替代。
四是精彩紛呈的生態鏈。蘋果手機通過三代的滲透逐步了解用戶的需求,同時創造和引導用戶需求,并圍繞這些需求打造生態鏈,以蘋果手機為載體,以APP STORE為平臺,透過滲透,不斷挖掘和滿足用戶的需求,不斷推高產業門檻,直至完成對傳統手機的完全替代。
蘋果智能手機從滲透到取代走過的路,值得所有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企業汲取經驗和借鑒。豐田普銳斯是豐田汽車于1997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量產的混合動力車型,這款暢銷全球的汽車近年來銷量不斷下滑,單靠滲透沒有取代,很難做到發展和壯大。反觀在商用車領域,客車特別是公交車領域已逐步完全被新能源、電動車取代。長江汽車認為,單純實施滲透而不實施替代策略,無法做強做大新能源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