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工信、科技、發改四部委春節前下發 《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該通知從2月12日起實施,2月12日至6月11日為過渡期。新政策提高技術門檻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分類調整運營里程要求。業內人士認為,今年陸續有新品牌車輛推出,新政短期內不會增加消費者的購車成本,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趨勢也不會改變。記者了解到,我市正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2018 年中山市各鎮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及《2018 年中山市公共場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正在征求意見。
變化:對電池和續航里程要求提高
這次政策,補貼門檻的最低續駛里程從100公里提升到150公里。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標準被分為5個檔次,新能源客車和新能源專用車補貼標準則有所降低。燃料電池乘用車按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進行補貼,燃料電池客車和專用車采用定額補貼方式。很明顯,新政通過補貼,鼓勵技術水平高、安全可靠的產品推廣應用。
新政提高了燃料電池汽車技術門檻。通過鼓勵高性能動力電池應用,提高純電動乘用車、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專用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能耗要求,鼓勵低能耗產品推廣。另外,新政對私人購買新能源乘用車、作業類專用車(含環衛車)、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民航機場場內車輛等申請財政補貼不作運營里程要求;其他類型新能源汽車申請財政補貼的運營里程要求調整為2萬公里,車輛銷售上牌后將按申請撥付一部分補貼資金,達到運營里程要求后全部撥付,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按照車輛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
影響:廠家競爭或沖淡補貼下降影響
中山市堅信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先生昨日告訴記者,雖然新政實施,但對開年來的新能源乘用車的銷售影響不大。“原本150公里以上續駛里程的乘用車足額補貼達3.6萬元,現在分檔后里程要在250公里以上才能達到較高的補貼標準。”他舉例說,“今年新增了十幾個新能源汽車牌照,這些車型今年也會陸續上市,商家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會貿然加價。”例如,今年某品牌4.1米長的新車,售價僅10萬元。8萬-20萬元是乘用車最大份額的市場,很多廠家已在進行預售優惠,價格與去年持平。
續航里程較低的車型補貼金額這次調整后有所下降,但續航里程大于300公里的車型補貼標準有所上升。楊先生告訴記者,續駛里程超過300公里的中高端車型價格反而有所下降。“消費者是最大受益者,新政提高對電池和車輛性能的要求,廠家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又進行讓利。”
乘用車外的其他物流車輛則暫時會受政策影響。因為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原對應標準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預計過渡期后,銷售會逐步回暖。“物流使用新能源汽車已是趨勢,耗能成本是燒油的1/5。”楊先生表示,“其實這次政策調整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反而有好處,調整補貼導向的同時,也要求地方政府加快應用的配套。”
趨勢:加快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
按四部委要求,地方應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和改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從2018年起將新能源汽車地方購置補貼資金逐漸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和運營等環節。
記者了解到,《2018年中山市各鎮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及《2018年中山市公共場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正在征求意見。數據顯示,去年我市共推廣新能源汽車1023輛,充電樁344個和充電站20個,新建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74個、個人住宅太陽能光伏發電857戶。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山市全市共推廣各類新能源汽車4975輛,建成充電樁總數達到2430個,實現25個鎮區全覆蓋。
中山利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制造的帶動優勢,注重打造創新能力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鏈條,目前已形成了“電機系統-電池系統-控制系統”核心零部件產業鏈條,并引入了京蘭客車等整車生產企業,正積極打造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