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車以及消費者近年來環保意識的逐漸提高,新能源車有了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作為其不可或缺的輔助充電設施自然也擁有了巨大的市場。如今在銅梁城區各大小區內,都可以看見充電樁,不少新能源車的主人也逐漸由使用自家電源轉型到使用公共電源。銅梁的充電樁市場究竟如何?居民安全意識是否還有待提高?有記者作了一番調查。
已安裝充電樁使用率高,但仍有居民自搭電源
近日,記者走訪尚風名居、親水灣、錦繡江南等多個小區發現,這些小區內都安裝有充電樁,有的在小區廣場上,有的在地下車庫。這些充電樁旁劃有停車位,周圍都停放著多輛電動摩托車或三輪、四輪電動車,看起來整齊有序,形成了一個專門的電動車停車區域。記者發現這些充電樁白天少有人來充電,但到晚上七八點鐘,充電樁90%以上的充電口都插上了插頭。錦繡江南小區保安說,晚上是充電高峰,電動車充一夜的電,第二天居民就能騎車出門了。
不過,在一小區充電樁的旁邊,記者仍然看到了少數牽拉的電線。十幾米長的電線從臨近的居民樓房間內穿下,繞過綠化帶,掛在樹枝上,插板擺放在地上,一輛黑色的電動車正在充電。電動車主人劉先生表示,他不在充電樁上充電,是因為他早在充電樁安裝之前就制作好了充電設備,現在更換不劃算,等以后設備壞掉時,再考慮使用充電樁。
而有的仍然在使用自己家電源充電的居民說:“家用電要比公用電便宜5角錢一度,加上我家離小區地面不遠,比較方便,為什么不用家里的電?”
規范用電,小區物業與居民需共同努力
早前記者來到錦繡花園小區,小區的墻壁上是“蛛網”密布,一條條顏色各異的電線交錯在一起,地面上則停滿了數十輛電動車,部分車輛正在充電。
“小區里拉電線充電的情況確實具有很大安全隱患,我們也曾做過不少努力,但都收效甚微。”錦繡花園的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沒有執法權,也試過制止這種行為,但遭到了業主們的強烈反對。隨著小區安裝智能充電樁,居民可通過投幣或刷卡為電動車進行充電,這種亂拉扯電線的現象才逐漸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