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電動車企業“北汽新能源”對外宣布,其首臺搭載超級快充的電動車,在北京昌平未來科學城大功率充電站通過測試。這輛純電車可在700V的高壓下,實現最大300A直流充電電流,常溫下10分鐘即可充滿300KM里程。

眾所周知,純電車有三大技術短板:續航里程、充電時間、電池衰減。續航里程不夠,短期內可以通過增加電池數量來彌補。電池衰減,可以通過電池質保來消除客戶的后顧之憂。唯有“充電時間長”這個難題,多數廠家無法克服(普遍的快充最短時間也需30-40分鐘),使得電動車用起來始終無法象燃油車一樣方便。
北汽新能源發布的超級快充技術,是一種高壓大功率直流充電技術。實驗中,如下圖所示,瞬時充電電流超過260A,充電電壓超過了611V。目前普遍的直流快充技術,最高電壓只有380V。

北汽新能源的這套直流快充技術,目前可以達到最大300A直流充電電流,最高700V高壓。據稱未來隨著技術成熟,將升級至100V、400A的直流充電電流。
按照目前純電車普遍以500公里續航作為標配的條件,北汽這套技術可在10分鐘充滿300公里里程,意味著可實現10-15分鐘充滿80%電量。這比目前主流的30-40分鐘充電80%,速度整整提高了一倍多。
高壓直流快充,對車本身來說,最難的問題是熱管理。北汽新能源的這套超級快充系統,搭載了全新的車載“液冷充電連接系統”和“新型液冷動力電池包”,保證在大電流狀態下,各高壓部件溫度不超過限值。此外,北汽宣稱這套系統,非常的輕量化,相比國外同類系統,減重了46%。
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超級快充技術,未免有“屠龍之技”的嫌疑。就算你車本身能夠承受700V甚至1000V的電壓、四五百安的電流,你上哪里去找這么高電壓的充電樁去?就象特斯拉自己的超級充電樁,其最高功率也只有120千瓦。將于今年推出的新版本快速充電站——Supercharger V3,最大充電功率也才250kW。

▲特斯拉今年將推出的新版本快速充電站
目前,國內使用的直流充電樁功率普遍在40-60kW,100kW、120kW的高功率充電樁還比較少。而筆者查閱到的資料顯示,北汽新能源此次測試用的這個高功率充電站,是近日剛剛宣布建成,號稱國內“首個乘用車大功率充電站”。額定電壓可達到1000V,額定輸出電流可達500A。此外,2017年12月,天津市還率先建立了首座360kW大功率直流快充電站,該站采用大功率直流充電技術,最大充電電流可達到400A。不過該充電站主要是公交車專用。

▲現代汽車與韓國SK合作,在首爾要建設350kW的充電樁
筆者查閱到的資料顯示,在去年3月,國家電網發布的第一批充電設備招標文件里,仍然是把60kW的直流充電樁成為招標主流,占比約40%;100kW及以上功率的占比30%,其中120kW功率的占比26%;此外,在這個文件里,首次出現了輸出電壓950V、單元充電電流500A、功率475kW的招標需求。

▲寶馬、戴姆勒、福特、奧迪以及保時捷聯合成立IONITY,在歐洲建立充電網,最大功率350kW
可見,目前國內主流的充電樁規格仍然是以120kW以下為主,面向家用車、已經開始投入商用的充電樁,最大充電功率也只能達到150kW。更大功率的高壓充電樁目前還是個稀罕物,要普及的話還有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此外,對車本身來說,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人不會經常使用快充。原因有三:
其一,經常使用快充,過高的電流會對電池結構有損害,如石墨負極表面的膜破裂、電解液分解、產生沉積物等,這是由電池的物理結構決定。
其二,電池的熱量過高,增加自燃或者爆炸的危險,雖然現在有快充技術的廠家,都號稱有電池熱量管理系統,但發生危險的幾率畢竟比慢充提高了很多。
其三,無論慢充還是快充,對電池容量都有損耗,只是經常快充造成的損耗會更大。
最后說說
其實純電車直流快充技術在國內外這兩年方興未艾,各種新標準各種比比皆是。象10-15分鐘充滿80%、一分鐘充電續航30公里等等,在各種傳統車企、新勢力品牌那里,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筆者的判斷是,目前這也只能博個眼球而已,所有的快充,前提都建立在有安全、高效的高壓直流充電站可用的基礎上。否則,就是中看不中用的‘屠龍之技’而已。不過,北汽這套快充技術至少證明了一點:國產品牌也有能力,造出媲美甚至趕超特斯拉的快充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