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科技狂人陸奇跨入汽車圈,將帶來怎樣的沖擊波

發布日期:2017-03-02

核心提示:科技狂人陸奇跨入汽車圈,將帶來怎樣的沖擊波?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一只蝴蝶舒展了一下翅膀,兩周之后,德克薩斯州的牛仔們遭遇到


       科技狂人陸奇跨入汽車圈,將帶來怎樣的沖擊波?
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一只蝴蝶舒展了一下翅膀,兩周之后,德克薩斯州的牛仔們遭遇到一場龍卷風的洗禮。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

2017年1月17日,華人世界最成功的技術管理者陸奇空降百度,出任總裁兼COO。現在,百度的這個人事任命開始在與汽車行業形成了關聯,人們不得不去了解,陸奇是誰?以及他的到來,對傳統汽車產業帶來怎樣的沖擊?

北京時間2017年3月1日,百度宣布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陸奇親任總經理。該事業群組由百度原來的自動駕駛事業部(L4)、智能汽車事業部(L3)、車聯網業務(Car Life etc. )共同組成。這一舉措,不僅表明了百度將無人駕駛列為戰略業務的態度。同時,科技狂人陸奇正式踏入中國汽車圈。

這輪沖擊波的副產品是百度老臣、高級副總裁、原L4事業部總經理王勁被稱因個人原因,不再擔任自動駕駛事業部(L4)總經理。中國無人駕駛的人才市場上多了一條大名鼎鼎的“大魚”。

百度否認了王勁將會離職,稱相關工作安排正在協調中。這屆百度公關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表現出色,然而對王勁去留的口徑,出現了前后互打大嘴巴的破綻。

從天而降的陸奇,在微軟時期曾被認為有機會承接鮑爾默的“大寶”,遺憾的是印度人薩迪亞笑到最后,出任微軟CEO,導致印度阿三橫行、無數華人程序猿哭暈在廁所里。李彥宏為表達對陸奇的厚愛和支持,2月23日又擢升陸奇為董事局副主席,為給他讓路,沃爾瑪集團董事長Greg Penner退出了百度董事會。恩重權隆。

陸奇,在入駐百度50天并經過了幾次小試牛刀般的布局之后,終于向百度的核心業務動刀,7年老臣、高級副總裁、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勁轟然倒下。呈現在汽車人面前的,將會是一個強大的百度無人駕駛業務,以及像推土機一樣向前碾壓推進的陸奇。中國的無人駕駛事業,正式遭遇“陸奇速度”。

2016年,百度和李彥宏備受摧殘,錄得了營收停滯和口碑變臭的“雙豐收”。“魏則西事件”對百度的打擊只是發膚層面的,傷筋動骨的是其在團購、金融、旅游領域布局均未能帶來規模化增長。BAT三駕馬車,阿里、騰訊無論是股價還是營收均絕塵而去,李廠長遙望遠去的背影、滾滾的煙塵,灰頭土臉。

AI成了百度最后的救命稻草。陸奇被委以重任,核心職責是帶領百度在AI時代殺出一條血路,標志無疑是百度在AI領域的技術儲備被有效應用,并產生規模化的收入。無人駕駛是最有可能實現AI商業化戰略的事業。

時間進入2017年后,全球范圍內的無人駕駛競爭格局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谷歌的waymo在拉斯維加斯的CES上宣布,已將無人駕駛的核心器件lidar的成本降低了90%,且每一千英里駕駛里程中需要人類干預的次數降低到了0.2次。Waymo的成就使得無人駕駛離量產的距離變得觸手可及。那天,百度只有L3事業部與北汽簽署了一個合作協議。

特斯拉是另外一個強大的競爭者,他的優勢非常明顯,有將近10萬輛車無時不刻在收集車輛的駕駛數據。馬斯克宣布將在2017年底,推出一輛具備完全無人駕駛能力的車型,并大幅度補強團隊配置。2017年1月,他親自從蘋果挖來了高級總監、swift之父克里斯-拉特納作為無人駕駛的軟件副總裁,彌補了特斯拉autopilot最大的短板。

甚至于連來自于傳統車企的通用汽車,也對外宣布,將在2018年生產幾千輛無人駕駛汽車,用于lyft的運營。我們可以將其視為“量產”嗎。

種種跡象表明,2017年會是無人駕駛走向商業化應用的關鍵一年。在這一年這內,部件成本繼續大規模下降,自動駕駛過程中需要人為干預的頻率繼續大幅降低。

至于百度,自2016年9月1日以來,無人駕駛業務并未錄得激動人心的成績,反而是與寶馬“劈腿”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狼廠”員工以缺乏狼性聞名于世,這是一種巨大的嘲諷。

作為科技圈著名的工作狂,陸奇長期保持每天工作15個小時的工作狀態,《紐約時報》評價陸奇“擁有非凡的耐力和狂熱的干勁”,這種狼性恰恰是百度所欠缺的。

不難想象,對于無人駕駛這個百度面向未來的戰略業務,在競爭對手咄咄逼人之際,陸奇將驅動該項業務全面提速。很多改變值得期待,讓我們列出來看看是否會發生?

1、百度車聯網業務會否與阿里展開死磕,全面搶占車載OS入口。目前,阿里YunOS auto看起來有點像如入無人之境。他們與上汽的合作碩果累累,百度目前乏善可陳。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在汽車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理論上百度再次領域會有優勢。百度語音識別的能力已達到世界第一,但在車載領域的推廣簡直是一塌糊涂。

車聯網生態之爭需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

a、要解決流量問題,這方面百度與合作車企必須拿出真金白銀進行補貼。目前看來,上汽是流量補貼的主力。

b、內容服務生態之爭。這方面阿里依托螞蟻金服、阿里電商以及阿里大文娛集團,其生態系統更加完備。百度必須快速整合資源,形成強勢平臺與阿里正面PK。當然,百度控制的攜程與車聯網結合得特別好,優勢也很明顯。

2、百度能否迅速降低無人駕駛部件成本。這項工作需要和合作伙伴一起推進,包括威力登,英偉達等核心供應商,必須做出貢獻。在特斯拉的自動駕駛pack成本降到7000美元的時候,降成本已經變得非常迫切。

只有部件成本大幅度降低時,百度才有機會與車企以及其他的合作伙伴布置大量的無人駕駛汽車,展開試運營,推進無人駕駛進程。

無人駕駛的可靠性必須快速提升。谷歌幾乎已經到了商業化應用的前夜,百度原來的計劃已經跟不上競爭形勢的發展。

3、百度會否在無人駕駛產業鏈上進行戰略布局?

騰訊已投資了兩家智能汽車制造企業,百度會否跟進?答案是肯定的,在2016年底,百度宣布成立資金規模為200億的百度資本,李彥宏親自任董事長和投資委員會主席,加速百度在相關領域的戰略布局。

智能汽車及其產業鏈一定會是被重點關注的對象。陸奇在AI和智能硬件領域的第一次出手就是收購渡鴉科技。

在智能汽車產業鏈,百度出手進行戰略投資完全值得期待。另外,阿里巴巴也還沒有出手,他們一定在等待,等待這些初創公司車型的上市。要知道在中國的PE市場,BAT是最大的金主,他們完全有能力進行50億-100億美金規模的投資。

強大的沖擊波當然包括王勁。這是令人意外的驚喜。

王勁作為百度最資深的高級副總裁、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無人駕駛事業的主要創始人,理應出任新組建事業群組的總經理。然而新聞稿竟然說王勁不愿擔任L4事業部總經理。堂堂一個高級副總裁,在一個事業群組下的事業部擔任總經理,情何以堪吶!顯然,在2016年9月那次組織調整中,被收走了除自動駕駛事業部之外全部的技術管理權柄,王勁已經“失寵”。

中國汽車應再次對百度致以誠摯的謝忱,感謝其又為無人駕駛事業貢獻了一枚、或者說一隊重量級的技術產品團隊。百度之于中國的無人駕駛,就如美國的谷歌,一直是專業“人才的運輸隊”。

在此之前,已經貢獻了余凱、倪凱兩位重量級無人駕駛專家。余凱的地平線甚至已獲得尤里-米爾納的DST的投資,倪凱則在樂視汽車負責無人駕駛。這些人為中國無人駕駛的生態注入了復雜性、想象力和更多的可能性。當然,他也從北汽集團誘招走了技術研究院院長鄔學斌。

現在輪到王勁了。如果王勁想創業,將有一堆VC哭著喊著給他送錢。這完全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和美國相比,中國無人駕駛市場是不折不扣的富饒的“處女地”。因為中國本土的傳統汽車企業幾乎不掌握這方面的能力,他們以open得令你猝不及防的熱情擁抱新興技術合作伙伴。不像美國、德國和日本的汽車企業,以正經的面龐、審慎的眼神、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態與谷歌的waymo進行接觸,waymo的CEO克拉夫西克心急火燎,無從發力。

中國還有一大堆初創的電動車創業企業,面對著浪潮般席卷而來的無人駕駛趨勢,迷惑而又不安,他們亟需“王勁們”的救贖。

除此之外,如剛剛上市的順豐,在連續斬獲數個漲停板之后,王衛們的無人駕駛布局,也需要采購此項技術服務。物流、快遞行業,無人駕駛技術是競爭中的“核武器”,沒有人會承諾不輕易動用“核武器”。

美國市場,無人駕駛創業的光鮮令人瘋狂。從谷歌waymo出來的兩隊人馬,成立無人駕駛初創公司不到半年,均被大型企業以將近10億美金的天價收購,簡直是毫無節操。

若要想打工,中國還有騰訊、阿里、華為等巨頭,在厲兵秣馬,削尖腦門往無人駕駛行業扎。陡然間,他們愉快地發現,市場上多了一條大魚。哪怕是跨國汽車集團,王勁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個新興技術領頭羊的候選人。

滴滴出行恐怕最需要王勁。網約車新政已讓他們灰頭土臉,搞共享出行不做無人駕駛簡直是“胡鬧”。上天在一個特別艱難的時刻,恩賜了一個機會,使他們有可能“鳥槍換炮”,全面提升火力。

再次回看此次百度對無人駕駛的調整,可總結為是多贏之局。1、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將提升自身組織的效率和競爭力,將極大沖擊中國車輛網以及無人駕駛產業的進程。2、王勁,將會帶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一身武藝會獲得極大的變現空間。3、對于無人駕駛產業,人才的輪動能夠打破產業格局,且使競爭加劇,必將提升產業的整體水平。

在世界范圍內,由工作狂陸奇、鋼鐵俠馬斯克和能夠在掉落懸崖后造出飛機并飛走的卡蘭尼克-特拉維斯展開無人駕駛大戰,令人期待。當然,傳統車企將必不可少,中美兩國龐大的汽車市場是角逐的核心戰場。

我們期待著陸奇的進一步出牌以及王勁的去向。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