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聚焦“兩會”:車企供給側改革準備好了嗎?

發布日期:2017-03-06

核心提示: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無論是汽車企業重組還是繼續銳意改進,真抓實干、有的放矢才能讓改革真正惠及我國的汽車工業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無論是汽車企業重組還是繼續銳意改進,真抓實干、有的放矢才能讓改革真正惠及我國的汽車工業,從而帶動我國制造業走向振興。

2015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將這項改革形容為“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戰略重點,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線圖”日漸清晰。

在今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表述,也將成為輿論關注的重點,同時也會是兩會內外討論的熱點話題。

從改革提出至今一年多的時間,尤其是在當前國內外需求疲軟的宏觀大環境下,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已成為改革的優選項,作為我國經濟支柱產業的汽車產業供給側改革同樣需要思考。

“近年來,汽車行業供給側改革進行得較為緩慢,產能過剩只是表象,有效供給不足才是問題的本質。”人大代表,北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和誼日前表示,“中央提出的調結構、促轉型要求汽車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做好‘加減乘除’法,通過轉移落后供給,升級現有供給以及創新新型供給三個層次來加大結構性改革,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進而實現經濟增長的跨越。”

而提到汽車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兼并重組一直是老一個繞不過的話題。事實上,重組整合的話題一直伴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早在2009年,我國就出臺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該計劃曾提出鼓勵上汽、一汽、東風和長安等企業進行全國性的兼并重組,鼓勵北汽、廣汽、奇瑞和中國重汽等進行區域性的兼并重組。這一思路被當時業界稱為汽車兼并重組的“四大四小”模式。

雖然目前來看,汽車行業并沒有出現類似于南北車牽手、寶鋼武鋼合并這樣重大的行業個案,但是此前一些成功結合的范例同樣體現了汽車業對于做好供給側改革“加減法”的態度和信心。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國內車企之間的重組事件雖然不及跨國合資博人眼球,但是其進展速度和影響力同樣非同小可。

首先是北汽股份入股福建奔馳。去年6月,北京股份與福建奔馳在福州市正式舉行股權轉讓簽約儀式,北京汽車正式受讓福汽集團所持福建奔馳35%股權,雙方將共同持有福建奔馳50%的股權,公司名稱也變更為福建奔馳汽車有限公司。這樁業務重組事件成為2016年上半年的一件大事,而業內對此也普遍看好。

同樣是2016年上半年,廣汽傳祺收編廣汽吉奧也成為一大行業重組典型。同為廣汽系的“大自主”業務,廣汽吉奧在過去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一路坎坷最終以退市收場,而作為“嫡系”的廣汽傳祺近年來在國內自主品牌中優勢顯著。在明顯的“強弱之分”背景下,廣汽集團對其內部資源進行了重新整合,推動廣汽乘用車將廣汽吉奧收入囊中。2016年3月,廣汽乘用車以37.5億元收購吉奧控股持有的廣汽吉奧49%的股權,進行后續生產建設,由此也奠定了廣汽傳祺目前在國內的生產布局。

當然,從目前來看,在企業整合的過程中還有不少阻礙,但是,相信隨著央企改革進入深水區,汽車行業的改革也在積極尋找新的落腳點。又比如,近期一汽與東風簽約共同創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一消息的不脛而走也讓外界對車企集團的“兼并重組”不禁再度抱有期待。

筆者認為,如今汽車行業迎來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技術層面的需求和互補照比單純的產能規模擴大更能吸引車企集團間的交流和牽手,前瞻技術,包括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方面的聯合合作或將成為目前汽車行業內央企開展改革和重組合作的最佳突破口。因此,兩家行業領軍企業的此次接觸被外界解讀為“重組之路邁出的第一步”現在看來確實不足為奇。

當然,目前來看,車企大規模的重組時機尚未成熟,而推進企業改革轉型,切實提升增長的質量才是各家當下的第一要務。說白了,只有讓市場及時消化掉過剩產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形成更高質量的有效供給,帶動新需求,才能讓我國的汽車業更加蓬勃發展。

在今年“兩會”前夕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指出,振興制造業,要推動制造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讓提高供給質量的理念深入到每個行業、每個企業心目中。

的確,“品質”是供給側機構性改革中中國制造最需要著力提升的環節,也是汽車制造企業改革的重中之重。

截至去年,我國已經成為具有2800萬輛規模的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龍頭戰略地位。而面對當前世界第三次工業革命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框架下,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建立質量至上的發展觀,是本屆“兩會”上,車企代表和汽車制造企業未來應該考慮的戰略性命題。

其次,對于自主品牌來說,研發建設也是自身提升品質的關鍵,而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改革全面深化之年,因此,國家需要及時對汽車產業的共性技術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以企業為主,“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

除此之外,“重整車、輕配套”一直以來是我國汽車產業的弊端,特別是在汽車關鍵零部件的前沿性競爭中,始終不見我們的身影。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國家也明確提出了要推進制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四大基礎的發展。

因此,在改革的攻堅階段,汽車制造業必須堅決推進零部件全產業鏈的協調發展,整合零部件生產制造、平臺研發資源及成果,推進形成完備的零部件產業發展體系。

可以說,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無論是汽車企業重組還是繼續銳意改進,真抓實干、有的放矢才能讓改革真正惠及我國的汽車工業,從而帶動我國制造業走向振興。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