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發布《2019年度北京市單位內部公用充電設施建設補助資金申報指南》,指南表示,對符合要求的充電設施,以充電設施功率為基準給予補助,7kW及以下補助標準為0.4元/W,7kW以上補助標準為0.5元/W。補助范圍為在2018年1月1日(含)至2019年6月30日(含)之間投運的單位內部公用充電設施。
這是北京自2017、2018年后第三次對單位內部公用充電設施場站進行建設補貼。根據北京市公用充電設施數據信息服務平臺e充網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市申報單位內部補貼的充電場站數量為964個、充電基礎設施8789臺,已發放補助金額8012.42萬元。2018年北京市申報單位內部補貼的充電場站數量為354個、充電基礎設施3713臺,已發放補助金額2368.38萬元。而2019年申報工作已經在進行當中。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也躍居全球第一。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4月,全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總計保有量為95.3萬臺,同比增長75.2%,其中公共類充電樁39萬臺。另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18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261萬輛。計算下來,充電樁總量占比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36.5%,車樁比近似8:3。
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不斷增多,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已經從早期的“跑馬圈地”盲目建設,轉變為重運營、重服務,以提升自身服務能力,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提升。
今年3月,四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表示:地方應完善政策,過渡期后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
為了促進充電基礎設施運營服務能力的提升,北京、上海、南京、海南、江西等省市均出臺了針對充電設施運營相關的專項補貼。
2018年8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加強停車場內充電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實施意見》,強調嚴格落實新建停車場充電設施配建指標,合理規劃布局既有停車場內充電設施的建設。同年10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出臺《關于實施2018-2019年度北京市電動汽車社會公用充電設施運營考核獎勵實施細則的通知》,助推社會公用充電設施更好地為電動汽車“保駕護航”,同時該運營考核獎勵政策也是全國首個以綜合運營指標考評為依據實施的充電設施補貼政策。
根據北京市公用充電設施數據信息服務平臺e充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北京市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利用率平均提升近4個百分點。以環路為基準進行觀測,四環至五環最高,12月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利用率接近13%。通過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出政策對于提升北京市整體充電設施的運營質量及充電利用率都起到了明顯的助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