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國內的汽車行業正在面臨寒冬,那么新能源汽車就是寒冬里的溫泉,而泡溫泉的時候,各位老板需不需要來點搓背服務。
6月26日,滴滴出行與南網電動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實現平臺互通互聯,為新能源車主打造車、樁、網“一體化”綜合服務。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出行、充電、汽車銷售與租賃以及汽車后市場服務等領域達成深入合作。
這不是滴滴第一次找電動汽車產業鏈的企業合作了,近一年多的時間,滴滴頻頻出手,四處結盟,甚至連北汽這樣的大用戶也成了座上之賓。
那么滴滴究竟打著什么如意算盤,才會在各地“溫泉”玩起服務,而滴滴的針對電動汽車的服務有什么樣的發展?
搞崩的充電樁聯盟
汽車圈內流傳著這樣的話,沒買電動汽車的時候最在乎續航,買了電動汽車后最在乎哪里有充電樁。
據GPLP犀牛財經了解,截至2018年4月,滴滴平臺注冊26萬輛電動汽車,占中國電動乘用車近30%,而今些年隨著電動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注冊滴滴的電動汽車也會有一個大的增幅。
滴滴出行副總裁楊峻曾表示,滴滴平臺在2020年將運營超過100萬輛電動汽車。這也不難看出,滴滴方面一直是在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的。
但是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滴滴司機向該平臺反映,本來在運營過程中,有些地域根本找不到地方充電,因此耽誤了運營。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為了能幫助滴滴司機解決運營上的問題,加大電動汽車車主對品牌的信任,讓更多人加入到平臺運營,滴滴開始布局新能源充電樁。
也許是因為擔憂投入過大,耗時過長,滴滴起初并沒有悶起來自己干,相反卻找了同盟軍。
起初,滴滴分別于特來電、星星充電、萬馬愛充這幾家運營商合作,為自家平臺的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截止到2018年1月,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服務電動車主,滴滴方面上線了自己的小桔充電服務。
原來的運營商看著滴滴開始同一賽道競爭,起初還能忍耐,但是眼看著小桔充電發展越來越大,運營商也不愿意了,2019年3月31日,特來電、星星充電、萬馬愛充等運營商宣布停止與滴滴合作,小桔充電App也無法使用其設備及相關充電服務。
對此這種情況,于是找到新盟友成為滴滴方面的重中之重。
南網電動的江湖救急
滴滴與南方電動在6月26日達成合作協議。
據滴滴方面表示,滴滴小桔車服旗下的充電平臺“小桔充電”將與南網電動旗下的小南充電、粵易充、度度充等分類品牌,實現雙平臺運營。
南網電動董事長鄒大中表示:“此次合作是響應國家關于大氣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等部署要求的戰略舉措。”
當下,南網電網累計投資31億元建設了充電樁約2.3萬個,覆蓋了粵港澳大灣區、海南環島和五省區主要城市,今年南方電網計劃新建充電樁也超過1.2萬個。南網電動汽車公司服務平臺有效注冊用戶數已達29.6萬人,接入充電樁近10萬臺。
才剛剛脫離上一個聯盟3個月,滴滴瞬間就其他充電樁大咖的相助,可謂神速,不過南網電動的此番江湖救急并非只貪圖充電的服務費。
首先,小桔充電只是“小桔車服”中的一個板塊,而小桔車服是滴滴出行旗下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旗下除了小桔充電之外,還涵蓋小桔有車、小桔加油、小桔養車及分時租賃等多項汽車服務與運營業務。
而這次合作出了充電樁之間的合作外,“小桔車服”將聯合南網電動公司,共同打造互聯網+電動汽車車主服務生態,整合雙方優勢資源,搭建維修、保養、充電等一站式、綜合性解決方案,為南網電動及滴滴平臺上的新能源汽車提供售后服務。
簡單來說,南網電動提供場所,滴滴除了提供資源外,還會被充電車主線上選擇服務,找下南網電動進行具體服務,近一步對汽車后市場進行業務發展。
鄒大中表示,南網電動將整合發揮產業規模效應和疊加效應,為車主提供新能源汽車銷售、租賃以及綠色能源交易的整套解決方案。
汽車后市場掘金機會與風險并存
如今,我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汽車大國。作為龐大車流量紅利的受益者,汽車后市場行業迅速爆火,但也突遇減速。
2008年-2018年國內汽車市場歷經了“黃金十年”的飛速增長之后即將迎來存量時代,據公安部交管局的最新數據,截止到2018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4億輛。
受此影響,汽車后市場開始進入瘋狂期。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后市場行業規模從2015年的7600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2900億元,成為真正的億萬級市場。
但事實上,隨著市場的行業規模成為億萬級,行業內的人也感覺到了競爭的加劇。
根據艾媒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后市場在2014年投融資事件數量為55件,融資金融為24.3億元,2015年迎來最高峰,投融資事件達到166件,融資金額為189.4億元。但2016年、2017年、2018年投融資事件分別下降至92件、80件和63件,融資金額分別為177.7億元、121.1億元和101.5億元。
滴滴的小桔車服是在2018年成立,但是到了2018年8月,滴滴公布的數據顯示,小桔車服的年化交易額已突破600億元,覆蓋城市257個、合作伙伴和渠道商7500余家,可見汽車后市場含金量之大。
換而言之,把2008年的汽車市場換成放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滴滴的舉動就就大致明了。
當然,有人會問,滴滴為何會選擇合作伙伴共同開拓這塊市場,這也就是滴滴的聰明之處。
首先新能源汽車發展快,單純靠自己跟不上,而全身心投入風險過大,于是找到一個有實力的合作者一起進軍,也會減輕滴滴方面負擔。
其次,滴滴雖然十分看重汽車后市場,但是像出行領域那樣一家獨大的希望渺茫,畢竟同行競爭的還有其他巨頭,非同行的還有傳統后市場經營商,所以滴滴還是找到合作伙伴,提前占領部分市場最有把握。
當然對于滴滴來說,入局新能源車汽車后市場,一來完善布局,二來增加收益,滴滴不得不為。
滴滴與南網電動的合作也許只是開始,今后可能有其他相似,甚至更近一步的合作出現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