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城管委”)副主任張春貴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2019年底,北京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30萬輛,充電樁保有量已達約20萬個。2019年北汽在北京建設了90個換電站,2020年還將再建設100個換電站,并重點完善“目的地”充電站布局。
根據《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社會公用領域,推進充電設施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形成在北京全市范圍(不含山區)平均服務半徑小于5公里的充電網絡;城市核心區、通州新城、亦莊、延慶冬奧區域等重點區域充電服務半徑小于0.9公里。
對此,張春貴表示,北京充電樁建設已經取得很大進展,市區很多地方兩三年前就已經實現了充電網絡平均服務半徑小于5公里的目標,部分地方平均服務半徑甚至已經縮小至不到1公里。“緩解充電難問題,我們有一個大原則,就是重視出發地和目的地。”張春貴表示,出發地就是小區充電樁,目前北京市20萬個充電樁中有14萬個屬于私人充電樁,占比達到七成。
為方便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此前北京市已規定新建小區停車位須100%具有安裝充電樁條件,辦公類至少25%配置,且各區的公共停車場配建公用充電設施比例不低于車位數量的10%。然而,還有很多老舊小區存在充電樁安裝落地難的問題。對此,張春貴表示,市城管委會配合有關部門在改造老舊小區的時候安裝公共充電樁,保證一個老舊小區至少有一個充電樁。除了出發地,在熱門景區、寫字樓等新能源車主最常見的出行目的地,市城管委也會做好充電樁的布局工作。
“對于充電樁企業,市城管委將‘獎優罰劣’。”張春貴介紹,市城管委每年都會對充電樁企業的運營情況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充電樁數量、用電情況、安全情況等,對于表現優秀的企業,市城管委將加大獎勵和補助的力度,對于那些表現欠佳,甚至存在安全問題的充電樁企業,將進行整治和懲罰。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北汽等車企正在積極布局的換電模式,張春貴予以了肯定。他表示,換電模式已經成功應用在了北京的出租車上,有效降低了司機的購車成本,每輛出租車更換電池平均只需幾分鐘。不過,目前北京市的換電站多建設在五環外等相對偏遠的地區,未來市城管委將推動優化換電站的布局。
針對新能源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被燃油車占用的問題,張春貴表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根本原因還是有限的停車位與巨大的停車需求之間存在矛盾。對于違規占用新能源車停車位的行為,有關部門已經出臺了法規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