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將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放在與5G基建等同的國家戰略地位,這對新能源汽車市場以及充電樁等是極大利好。作為一種發展前景廣闊的綠色交通工具,電動汽車今后的普及速度會更加迅速,未來的市場前景也非常廣闊。
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其先行的戰略地位不可置疑。

01
充電樁的四大運營模式
在全球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日趨嚴重的大背景下,我國政府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與發展,充電樁作為發展電動汽車所必須的重要配套基礎充電設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市場上的充電樁可分為以下幾種:

雖然充電樁已經有多種比較成熟的落地形式,但充電樁依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短板之一。
公安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6億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46%。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310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19%。
然而,根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底全國已建成公共充電樁53.1萬臺,遠低于十三五期間發布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中明確的行業1:1的發展目標。
在全球節能環保的共識下,新能源汽車已經迎來了新快速增長期。與此同時,在新能源“車樁不均衡匹配”的背景下,充電樁正快速崛起。職業司機充換電平臺快電CEO于翔此前預測,“新基建”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超越歐美的最好機會。
基于行業不斷成熟的背景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充電樁運營商模式也逐漸形成了以下四種類型:

以國家電網、特來電和星星充電為代表的輻射全國,資產投建、運營一體化的大型運營商;以萬城萬充、深圳致聯為代表的資產投建、運營一體化的區域、地方類中、小、微充電運營商;以快電、雄安聯行為代表的聚合類平臺運營商;以云快充、蔚景云為代表的SaaS銷售類平臺服務商。
02
大中小型運營商全面占位
目前充電樁市場存在極大的缺口,急需運營商們加快發展節奏,填補未來新能源汽車基建設施漏洞。
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公布的信息顯示,2019年1月-10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3.6萬臺,同比增長39.7%。截至10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達到114.4萬臺,同比增長66.7%。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曾預測,到2030年中國電動車銷售會突破1500萬輛,保有量會突破8000萬輛,屆時純電動車輛或達到6480萬輛。這意味著,如果按照車樁比1:1的數據估算,從2021年到2030年的這10年間,需要新建充電樁6300萬臺。
在這樣的增量市場下,也逐漸誕生了不同的充電樁運營模式。
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子公司“特來電”,采用互聯網思維,依靠汽車群智能充電技術和系統,創新電動汽車充電商業模式,致力于建設并運營全國的汽車充電網。
據了解,特來電曾表示未來其盈利的來源將分為幾大板塊,一是收取服務費;二是電動汽車經營;三是分時租賃;四是4S店的增值服務;五是電子支付;六是互聯網云平臺。
與之類似的還有輕資產化模式的星星充電,屬于萬邦新能源旗下,其與特來電的差異點體現在,土地是業主的,萬幫負責建設運營,享有樁的產權,通過分成回報業主。同時業主方也通過建設充電樁吸引消費者。
成立兩年之久的萬城萬充,重點發展電動汽車投資運營和充電網絡建設運營于一體,涉及行業主要聚焦于電動網約車、電動物流車等純電動車領域。至2019年6月,萬城萬充在全國已累計投放超7000輛新能源汽車。
此外,與特來電、星星充電和萬城萬充定位不同的是,云快充旨在為第三方充電 SaaS 服務平臺,同時向中小充電運營商、設備制造商、車輛運營商和用戶提供服務。
目前,充電樁賽道中的市場格局是以民營為主,其中,特來電、星星充電、依威能源等民營充電站保有量占比高達75%;國營充電站公司以國家電網、中國普天為代表,占比約20%。
雖然我國充電設施得以快速發展,充電基礎設施規模也居世界首位,但充電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運營仍存在不少問題。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曾表示,現階段充電難集中體現在充電資源緊張、車樁比過高、充電設施布局不均、市中心充電樁覆蓋較少、社區建樁難等方面。
行業賽道正如日中天,是機會也是挑戰。
03
互聯互通,搭建新能源接輸出的數字化網絡
新能源充電樁行業是個增長潛力巨大的市場,但是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建立一張更有價值的新能源充電樁網絡,來解決行業正遇到以及可能遇到的痛點。
作為深耕城市運營車輛服務區域型企業華瑞快充曾提到,他們想做的是小而美,而不是大而全。所以在開拓市場、選址建站上很謹慎,而快電能夠通過他們的大數據,為我們提供選址、資金、客戶導流等方面的支持。
與上述所提到的其他充電樁運營商不同的是,快電所致力于的是打造中國職業司機充換電開放平臺并搭建新能源接輸出網絡,其定位的是充電樁的聚合型平臺。
用快電CEO于翔的話來說,快電為職業司機、運營車司機提供一張獨立的充換電數字化網絡;以用戶為中心,將致力于把充電站一步步地打造成集充、停、歇、吃、購、洗、娛等車主用戶需求為一體的“精品充電站”。
一直以來,快電以充電設施互聯互通平臺為基礎,聚焦產業數據服務,推動行業數據融合,為行業提質增效;持續傾聽用戶反饋,不斷改善產品體驗,助力中國新能源出行可持續發展,為加速充電設施領域互聯互通,推動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可持續發展。
快電作為國內領先的職業司機充換電平臺,目前已經互聯互通了包括特來電、星星充電、萬城萬充、云快充、深圳致聯等超過1000家充電運營商,鏈接超31萬根充電樁,占國內公共充電樁總量的70%,并優選上線9萬余根。
同時快電作為電動汽車充電能源接口,已合作750余家各類平臺型企業,為全國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據于翔介紹,快電將繼續依托能鏈集團數字化大中臺的數據及技術服務,完成更多的運營商伙伴的入駐。打通新能源產業鏈上的所有流通節點,完成新能源行業的數字化改造,最終完成行業新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
當然,充電樁賽道的火熱,并不能僅僅靠一家企業去維持,需要行業內國營與民營企業的共同努力,將我國的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并實現全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