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作為“國家隊”的主力在今年上半年實現7.8萬個充電樁項目的開工,計劃將在年內完成投產運營。目前智慧車聯網平臺已累計接入65.85萬根充電樁,年內將完成100萬根充電樁的接入目標。
不過,行業內也有聲音質疑國家電網依托自身“壟斷”的優勢來阻礙基礎設施領域的市場化發展。對此,國網電動副總經理闕詩豐在近日召開的藍皮書論壇上表示,國家電網扮演的角色是在為基礎設施行業“托底”。
沒有用壟斷優勢傷害市場
“如果我們做了一些不利于市場發展的做法,市場自會有定論。”闕詩豐透露,在國內充電領域,國家電網目前的充電樁數量在行業內排在特來電和星星充電之后,位列第三。
而在換電領域,雖然國家電網是最早在國內做換電的運營商,但現在很多企業也都在做,國家電網并沒有絕對的優勢。“我們也在跟大家一起發展,并沒有用自身的一些優勢去做壟斷。”
同時他指出,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正盛,目前不管是整車銷售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都處在“藍海”。“目前基礎設施領域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20年都將會是高速發展期。”
換電模式并不會成為主流
今年換電模式也在政策層面受到了“鼓舞”,以蔚來汽車、北汽新能源為代表的車企也在幾年的積累下,培育出了一些接受換電模式補能的用戶群體。
但闕詩豐認為換電模式不會是未來新能源汽車主流的補能模式。
“人類對個性化追求是一直有的,只要有個性化的需求,就不可能有‘統一化’的換電模式存在,因此統一標準的換電汽車不存在。”
不過,他指出同一品牌的主機廠車型可以考慮去做統一的換電,或者同樣都是網約車,去做統一的換電。“也就是說換電只適合特定條件下的模式推廣,但是換電模式并不會成為主流。”